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协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而设置的。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驻陕央企中煤地质总局煤航集团大数据中心展厅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7月,煤航集团作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整合软、硬件资源,建成煤航大数据中心展厅,展厅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辖区内,开展测绘科普教育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测绘,了解测绘的作用和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煤航大数据中心展厅
走进煤航大数据展厅,一个直径三米的球体映入眼帘,是西北地区设计的最大的一个球体。球体全面展示着煤航致力于“透明地球、数字地球、美丽地球”的建设目标。在四折幕展示区,通过三维技术沉浸式漫游在西安秦岭、钟楼、曲江文化街区,感受西安魅力。同时,展厅收录了我国最早的GPS定位设备、最早应用的航空“照相机”等测绘设备,据悉该展厅收藏了百余台模拟测图、解析测图、全数字测图各时期的全球各类测绘仪器设备,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和三维立体演示、互动触摸体验等手段,系统展示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历史、测绘科技的进步历程、测绘成果的生活应用等。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大博物馆在线营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览模式”,盘活数字资源并深度加工,在线营造“云看展”这一游览博物馆的新模式,通过网络将展览、讲座等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产品呈现给观众。近日 ,全国首家以殡葬为主题的公益类数字博物馆——广州殡葬博物馆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正式开馆上线、面向公众开放。据悉,该馆虚拟展览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分为8个展厅,全面回顾和展示了从汉代以来的各个朝代和时期的广府丧葬文化,旨在科普广府地区殡葬文化知识,开展生命文化教育,服务殡葬改革。

11月16日,市中区非遗展览馆在市中区凌家镇大湾村开馆,标志着内江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当量子纠缠穿透时空维度,当脑机接口直连神经元突触,当数字孪生重构物质法则——全球顶尖科技馆正以硬核科技为画笔,以想象力为颜料,在虚实交融的次元壁上凿刻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启示录》。这场科技与人文的盛宴,不仅是认知边界的爆破现场,更是Z世代探索星辰大海的星际船票。

吴桥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亦是世界杂技孕育的摇篮。在沧州博物馆里设有这样一个展示杂技文化的展览——《百戏之源——沧州杂技文化展》,一定会让您大饱眼福。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20多家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机制,该馆的社教人员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开展瓷文化系列课堂,系统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动手体验,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力量,为学生们开设“思政课”;在四川,成都博物馆创新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同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词,大概是5G,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5G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在VR/AR、自动驾驶、智能假造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那么,5G技术到底能为VR/AR提供哪些支持?5G时代,AR/VR体验又将拓展出哪些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作为4G网络的升级版,5G何以成为VR/AR市场的引爆点?

近日,山西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到2025年底,在每个设区市辖区范围内至少建成一个适应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的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鼓励集团化管理的省本级参保煤炭企业单独建立基地,并鼓励省级各重点行业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在具备条件的所属机构建立基地。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保持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一种新型的文化体验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应运而生。3月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出的郑州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