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到婚嫁丧礼,小到穿衣吃饭,它们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内核,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吸引群众的参与,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作出实际行动。
忻州市非物质文化展厅
忻州市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工作思路,加强非遗传承人培训,积极挖掘、整理、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利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非遗的保护和继承,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不同形式对忻州非遗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
非物质文化展厅展览现场,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艺术作品百余幅,包括传统技艺剪纸、面塑、刺绣、石雕、木雕、泥塑、布艺、炕围画等,大家在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感受本土文化浸润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现力。
文章来源:忻州网,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近日,设于宁波奉化区检察院的宁波奉化刑事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对外投入试运行以来,不断有社会各界人士预约参观。宁波奉化区检察院依托“宁波奉化刑事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创建的“6+”普法模式获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6+”普法模式分别为“基地+网上展厅”、“基地+蔚蓝普法宣讲团”、“基地+检察官说法”、“基地+法治课堂”、“基地+模拟法庭”、“基地+巡回普法”六大模式。同时,在设备完善的实体展厅基础上,该基地还建有全仿真立体的线上模拟展厅,并创造性地使用推广“6+”普法模式,线上线下齐发力,针对不同普法条件和不同普法对象,采用最合适的普法模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普法宣传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城市规划馆是一个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建筑,它实现了规划展示公示功能、科技展示与教育功能、图书资料阅览功能、城市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会议与办公功能的全方位复合。宿州城市规划馆位于宿州市东华路269号,占地32亩,总建筑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智慧宣教展厅是利用数字技术,结合现代展览陈列手段及展项设计,通过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将科学知识、自然与文化信息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在互动体验中获得知识。近期,为充分展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地区独特的湿地资源景观,展现该地区地域生态文化,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智慧宣教展厅建设工作。
《发现台湾》是一个常设展览,专门展示国立台湾博物馆的藏品历史、台湾自然和原住民宝藏的历史,以及一个世纪前建立这个机构的日本研究人员的历史。展览的布景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通过 367 件作品(包括博物馆藏品中的 265 件最重要的作品)质疑文化遗产的前景,面对当代台湾艺术家创作的雕塑、视频和声音装置。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亦庄分会场“设计遇见人工智能”主题活动于9月26日——9月30日举办开放日活动,展示经开区人工智能领域产品,内容以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展厅陈列以历史-现状-未来的逻辑为线索,从AI的简史到AI大数据,三类机器人及智能医疗、工业、家居等全面展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由于天津博物馆展厅进行5G设备安装施工,五楼“智启津沽—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砚拓—天津博物馆藏古砚与拓片展”“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镜影—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展”展厅将于11月7日(周四)交替临时关闭,施工完成后正常开放。
近日,包头文旅集团对赛汗塔拉原蒙古大营和圣鹿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马主题文化展览馆。
12月20日,梅州市梅县区在扶大高管会所里村曾宪梓故居举行“梅县区侨情侨史教育基地”揭牌暨《梅县侨港澳台名人名居》首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