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设计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为主体,运用灯光、音像及辅助展品,沿时间脉络或围绕主题对展陈想要体现的思想进行叙述、表达,包括三大要素:展陈内容、展陈形式、展陈空间。本文简单介绍下:展陈设计中形式与内容相脱节的问题:
形式和内容自说自话,两者无法有效融合形成两张皮。这种现象成因较多,也是最为可惜的一种,花了钱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邯郸市博物馆
1、展陈大纲编写、设计人员对馆藏文物不熟悉,很多展陈设计都是外包给策展公司或独立策展人,或因甲方、乙方各自时间安排紧、任务重,或因文物数量等级不高,对文物藏品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文物保管方式落后,文物只有一本总账,没有各种分类账,外人看半天理不清门道,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深入了解文物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将其简单化交给后期布展,这必然造成展陈文字表述名片化,展陈表现形式与文物本体不相融,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
2、展陈设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驾驭不了整个展陈,知识储备达不到展陈所需宽度、深度要求,最常见的就是展陈逻辑简单。如有些传统书画专题展仅以作者大概的时间为线布展,不考虑作者的地位、作品之间篇幅大小搭配,更不提作品是否为代表性力作,甚至伪作赝品也堂而皇之以真迹示人,重庆大学博物馆事件殷鉴不远。
3、不注重前期设计论证,展陈设计思路不清晰。有些展陈在立项指导思想上就脱离馆藏文物与财力支持实际,提出难以完成的“高大上”目标,而到了实际策展实施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开始无条件地修改调整展陈方案,或因不同的领导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又无原则地增减删除,忽略原有展陈逻辑和想要表达的重心,到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大杂烩”的效果。
4、展厅展柜的装修设计独立进行,往往多以展厅结构为依据做通柜或大小格式统一的标准展柜,而后展陈的时候找文物、展品进行填空式的摆放,任其艺术地位、史学价值再高,在展陈中也仅能占一格,缺乏对重要展品的深度表达。
这就是策展人的职责所在——让作品在展览中的价值超越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博物馆的生命之源是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让自己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以“全产业链透明化”为核心,结合现代化科技与互动体验,打造沉浸式工业旅游场景。以下是其设计亮点及内容框架:
科技馆展厅的讲解员就是向观众介绍展馆的内容,让观众了解展品知识,让观众正确操作展品,引导观众从视觉教育中受益,带领观众体验科技馆,走进科技馆。讲解员如何在科技馆展厅中发挥作用?
现代的展示设计大多加入了声、光、电等多种新技术,将其统称为多媒体技术,本文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这样子在设计企业展厅的时,哪个空间会比较适合那种多媒体技术。
随着对品牌营销的注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关注展厅,尤其是上市企业更注重品牌形象。展厅将给参观者一个非常直接的形象,让参观者对公司有好感或坏感,企业展厅必由专业展厅设计公司来策划施工搭建。那么企业跟展厅设计公司如何沟通把握展厅的整体风格?以下三点可借鉴。
对于企业来展厅是展示形象及企业文化的场所,但是有些展厅在设计时没有做好功能分区,造成了不合理,客户浏览起来也不顺畅,这些都是在前期考虑设计时就得想清楚的,那么如何避免展厅设计中功能分区的不合理性?
企业党建教育基地是企业发展脉络的有形载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块重要阵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度挖掘企业党建教育基地的功能,允分发挥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下,立党建教育基地的功用?是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技能的追求和对工匠精神的尊重越来越强烈。为了展示这一独特的文化魅力,劳模工匠馆应运而生。劳模工匠馆是一个集展示、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公益性场馆,旨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人们对技能和劳动的热爱。如何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劳模工匠馆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企业展厅是企业展现本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的开展,展厅的展现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展架陈列方式,而是向科技数字化展现转变,很多想做数字展厅的企业,并不了解自己有哪些类型的数字展厅,那么就这个问题解答下。
干细胞,这个被誉为 “生命种子” 的神奇细胞,藏着人体发育与再生的核心密码。干细胞生物展馆以 “破译生命程序,探索健康未来” 为主题,通过数字科技与生物科学的跨界融合,将微观世界的细胞活动转化为可感知的宏观体验。在这里,抽象的 “分化”“修复” 等科学概念,借助互动装置、沉浸影像与可视化模型变得触手可及,让每个参观者都能读懂干细胞如何塑造生命、治愈疾病,感受生物科技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