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已有数量可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但目前,有些地方对上对外宣传还不够重视,一些好经验、好典型尚未得到有效宣传。本文就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博览馆
1、参观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免费开放,但仍陷入参观者稀少的境地。讲解词同质化,讲解员灌输式、说教式讲解,受众被动地接收,趣味性、互动性差,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体验很难让他们与“趣味”“生动”产生联系。从而造成了单位组织参观为主、个人重复参观率低等现象。
2、展品数量有限,缺乏对参观者的吸引力
对于苏禄文化博物馆这种非综合性博物馆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言,其往往面临历史文化意义深厚但文物展品有限的尴尬境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型博物馆很难做到依靠丰富的展品种类、新颖的文物陈列来吸引参观者,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单一、枯燥的图文展板。如何提高参观者的参观热情,深刻挖掘文化内涵,依靠管理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3、基础性建设薄弱,设施设备陈旧
现实中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教育功能硬件建设落后,陈展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难以进行优化提升,这些都严重掣肘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以德州市苏禄文化博物馆为例,2014年开展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前,曾一度面临经费紧张、设施陈旧、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压力。
4、运营模式缺乏创新
当今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简单重复的说教模式很难满足当前人们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需求。科技感十足的交互式参观体验往往是当代参观者所追求的,更能拉近受众与历史的距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目前受经费、人才等因素限制,创新发展有不小的阻力。
爱国教育基地在很多地方都建设,但都是以学校为主、学校参与为主。如何建立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让这些公共文化设施“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
展厅中多媒体技术大多是提升互动体验感的技术,地面投影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大部分参观展厅不仅仅是希望通过展厅所了解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参观中与之互动,有互动就能加深体验,本文就展厅多媒体技术中地面投影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汽车展厅的设计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既要展现企业自身的特色,又要有一定的时代感,在国外汽车展厅有自己的参观路线,门口的样车看外观,里面可以摸,让客户仔细了解车的特点。进一步有关于这款车型的详细介绍,包括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媒体评论。那么,汽车企业展厅装饰设计借鉴国外设计方法有哪些技巧?
展厅的展示空间设计是由建筑、空间、色彩、展品、光照、材质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对这些要素进行安排与处理,以产生好的视觉效果,需要设计师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艺术美的形式法则,主要包括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反复与渐变等。
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民俗文化展厅是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化教育以及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政府大力拥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又想做高大上的展厅,又想再成本上控制,其实这两种是不可兼得,尤其是涉及了多媒体产品设备,其价格肯定要高出很多,那么企业做展厅可以在哪些方面节约成本?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从传统线性模式向多元交互模式的深刻转变。数字展厅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创新的展示平台,它融合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展厅在空间和展示形式上的诸多限制,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已然成为文化传播、商业推广、科普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媒介。
展厅设计公司的专业人士建议,最好根据展厅设计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做法,以达到性价比最高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装饰效果,以下是主要板材的制作工艺:
单调的视觉语言,线性的信息堆砌,缺乏互动的单向输出……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参观一个展厅,看到的都是这样的图文展墙图文展板,还会不会有继续往下参观的欲望?
很多人对“沉浸式”或者“沉浸式设计”并不了解,但是却在某些场所或者场合沉浸式体验过,VR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沉浸式体验设备,沉浸式体验以某种元素,可以是舞蹈、音乐、服饰、室内装修等,营造出某种意境,某种氛围,令人置身其中,去熏陶去感受。作为展厅设计公司,本文就简单的了解沉浸式设计,以及展厅中的沉浸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