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档案为线上档案展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档案部门应利用好这些数字资源,以大众的视角选择专题,通过技术手段将它们进行数据整合后,开发出一个个专题的档案線上展览,不断向社会输送档案文化。因为疫情很多人无法线下去参观,档案部门积极开展线上档案展览活动,拓展了档案部门宣传政策、传播文化的新途径。档案部门如何开展线上档案展览?
1、从观众的视角选择展览内容
信息爆炸时代,引起观众对档案展览的兴趣是档案工作者的难题,线上档案展览必须选择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公众兴趣的展览主题。档案线上展览只有与观众产生共鸣吸引住观众,才能具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从而使档案展览发挥出效能。如:上海城建档案馆推出的“我们的小康之路,影像见证旧区改造图片展”。该展通过馆藏影像档案资料精选三十余处经典地标,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展现城市沧桑巨变的历史。上海奉贤区档案馆“把幸福装进档案”等都是以普通人生活中的视角看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大家对历史发展、社会变迁的感悟。
通过相关档案解读生活中的档案形成过程。如:北京档案馆的“票证的记忆”线上档案展览,这些票据档案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它有货币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它的产生,记载着新中国初创时期的艰辛社会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曾经包罗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的票据在我们生活中消失了,但被保存进档案馆里。通过这些票据展览,让参观者知道我们的生活也是与档案息息相关的。展览以文字做简要的说明,配有大量票据图片辅助介绍,让人们看到它们就感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幸福的来之不易——这就是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带给人们的魅力。
2、具有地域特色的线上档案展览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各地以本地社会、历史、人文为切入点所选择的线上档案展览内容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各地档案部门利用馆藏资源,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能吸引观众的兴趣。将当地名人的手稿著作、证书、实物作品等珍贵档案线上展览,地方特色浓厚,会引起本地观众的关注。如:北京档案馆的“故事爷爷孙敬修”,保留了孙爷爷讲过的故事的录音档案。听过孙爷爷讲故事的观众会唤起童年的记忆。
福建档案馆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网上展厅”,展示了当年远渡重洋去海外谋生的侨胞通过海外民间机构寄回国内的,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这些侨批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当地一代侨民的生活状况,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沈阳档案馆的“皇姑屯事件档案资料展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档案资料,展示了发生在当地的历史事件的原貌,这些事件亲历者的后人再看到展览,会引发共鸣,展览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会大大提高。
3、视频故事的运用
档案线上展览通过数字技术讲述档案里人们的故事,配以与故事相关的视频等技术手段,使情景再现,更能打动观众。
国家档案局网站推出的“去地球南端上抹一道中国红”讲述了南极站的建成经过。在极地的暴风雪中中国科考队员们肩挑手扛,终于使中国人在南极有了话语权。画面中暴风雪肆虐,科考队员们就在冰原上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着……故事让人心生敬佩。“藏族生态档案员卓玛加”的故事讲述了生态档案员走遍青藏高原观察保护区里的藏羚羊迁徙活动、记录湖泊、山川、花草的变化,直到成为那片土地的活地图的故事。随着故事推进,观众看到山川、河流、动物、花草勾画出的大自然的美丽画面,更能理解生态档案员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他凭着这份爱春夏秋冬走遍山山水水,记录高原生态档案的故事。可见,线上档案展览运用视频将场景再现,把观众拉进了故事里,增加了对观众的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档案展览的效果。
4、加入VR“云展览”模式的线上展览
精彩的内容通过生动的体验才能深入人心。线上档案展览,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虚拟展览等多种传媒进行档案展示,营造氛围,能提高感染力。如:上海档案馆的“我们的小康之路,影像见证旧区改造图片展”精选了上海三十余处经典地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感知城市的变化。展览采取VR“云展览”的模式,“720全景+全媒体阅读”的全新方式,实现了经典地标“可看、可读、可听”,让观者在720度全方位感受城市面貌变化,了解这个城市的独特时代印记,感受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档案线上展览对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大胆运用,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展示了数字技术的运用前景。
5、学习教育功能服务
上海普陀区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出“我的小康家庭全记录”家庭档案制作网络版微课程,教社会大众制作自己的家庭档案,档案展览开始推出网上教育服务,同时,普陀区档案馆还发布《上海普陀城区史》线上阅读版。该书以普陀区形成、演变为线索,对普陀区的历史脉络做了系统的梳理,是一本反映普陀区历史的地方性史书。该书可通过下载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提倡,为今后开设网络课堂、推送大量有深度的学习资料,并进一步将档案教育和档案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打开了通道。
线上档案活动中还出现了挑战答题、线上有奖知识竞赛、教育知识竞赛等观众参与性强的学习项目。有利于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加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与培训领域,实训中心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训效果,我们特提出以下关于实训中心(特别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全面优化方案,旨在通过现代数字传媒技术、灵活的主题切换、高效的实训项目布局以及独特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既具有科技感又兼顾实用性的现代化实训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C智能卡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支付应用到身份识别,它的功能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展示IC智能卡行业的技术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展厅设计,作为专业的展厅设计公司,本文简单介绍下ic智能卡行业展厅如何设计?,仅供参考:
大量案例证明,增强现实技术是改善用户交互的重要途径。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它让游客沉浸在虚拟场景中,使他们在漫游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震撼、身临其境和动力。为了有效解决问题,采用AR-VR融合技术,增强用户体验场景中的观察感知能力。 两者结合后,可以进行AR和VR的互动和切换,比单一的AR技术更具体验性,大众的参与性也增强了。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扩大规模。展厅的装修已经成为介绍企业内涵和文化的重要场所,那么在设计展厅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展示空间是一种多维度的组合空间,参观者在展示空间可视、可闻、可触摸,全方位地参与、感受。想要做好一个展厅空间的设计,需要从创意、平面、空间、标识、形式、技术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导视设计是展厅展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导视设计,就像一位贴心的 “隐形导游”,悄无声息地引导我们穿梭其中,让观展变得轻松又有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展厅展馆里优秀导视设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展厅设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成功的展厅设计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展厅设计如何引起人“共鸣”,本文简单介绍下:
银行行史馆作为金融历史的立体档案,其设计应超越传统展陈的物理边界,构建"政策-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认知体系。通过空间叙事、技术赋能与文化沉淀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既能回溯金融发展脉络,又能展望行业未来的精神地标。设计过程中需贯穿"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守好本分"的专业精神、"金融惠民"的普惠情怀、"改革创新"的变革意识四大核心维度,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行业文化展示范式。
很多企业想做展厅但是并不了解展厅设计装修的总价,设计费和装修费是不是不一样等等,一般小展厅(50平以上)还好,设计简单,不动天花和地面,大概几万块钱(5w以上),但是一旦面积比较大,设计复杂,用料不一样,设计改动比较大,甚至还加入了多媒体,那价格蹭蹭蹭的往上走,几十万上百万不等,那么展厅的报价跟什么挂钩,又受什么影响?本文就简单介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