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对深化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近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正在公示的《四川省“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四川省“十四五”科普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普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功能充分彰显,全地域覆盖、全领域活跃、全媒体传播、全民共同参与的“四全”科普工作体系全面形成,资源集成能力、精品创作能力、服务覆盖能力等“三大能力”显著提高。
《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四川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科普阵地设施提档升级、布局优化,新培育国家级科普基地5个,打造省级科普基地50个;科普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科普活动更有成效。
《发展规划》还提出,四川拟通过开设科普课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农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
此外,四川还将切实发挥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作用,推动“川渝科普地图”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持续开展“科普列车川渝行”全国科普日线上活动。也将依托省内重点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科普企业等,建设科普人才实训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双导师创新机制,通过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科普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科普专业人才库,制定人才选拔机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普队伍。
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基地勤政廉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宣传廉政文化和进行廉政教育中的作用,今年,炎陵县纪委筹资70万余元,启动了炎陵县勤政廉风文化展览厅布展工作,整个布展工作历时半年,于10月正式对外开放。
1月9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宜昌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展厅开馆仪式,在点军区百联慧谷创意科技园举行。
我国最早的大型科技馆是1988 年9月建成开放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此后,基于“学科中心”和“展品制”的科学中心模式的科技馆开始在我国出现。科技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科教基础设施之一,对开展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展馆展出了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民俗、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众多德宏经典非遗项目,多样的非遗互动体验,让市民和游客连声称赞、流连忘返。
随着vr技术的流行,vr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VR博物馆就是VR虚拟展厅的一种应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馆VR数字展厅制作完成,实现了县级博物馆服务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新技术提供了VR视觉畅游博物馆的新模式,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
“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达到“零碳”-即碳的零排放。近日,北碚区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为契机,打造重庆首个零碳展厅——零碳小屋,旨在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效改善区域环境,引领重庆低碳经济发展。
浙江西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智能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专注于智能电能表、电动车充电设备、能效管理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凭借1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先进的生产线,年产量惊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每年的1月10日,这是警察不平凡的一天,中国人民警察节,这是对警察职业的激励和认可,2022年1月10日作为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新昌县公安局“诗路锋警”党建综合馆在上午10点半开馆仪式,标志着全省首个以“三能”为主题党建综合馆正式开馆。
1月21日,“铁腕扫黑除恶 守护群众安乐——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上主题展览馆”隆重上线。活动由广东省扫黑除恶办主办,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1个地级以上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