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空间展厅设计的基本特征
2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的类别,它既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本文据网上来源整理了,仅供参考:
1、主题的动态传承性
空间主题的动态传承性空间主题的动态传承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 被不断地再创造”。
文化空间作为基于时空伴随的文化实践复合体,一直处于动态传承过程中。从历时性角度看,首先,作为文化实践发生和发展的实体场所,文化空间物理向度上的空间形态会产生一定改变,尤其受现代性影响的当下,日新月异的景观变化时时发生在物理空间中。
其次,随着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的时间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更,这影响着文化实践活动的时间与周期。相应的,文化空间中的实践主体会因时、因地、因情,动态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文化空间的活动主题饱含动态传承性。
2、时空复合的周期复现性
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时空复合体,它在时间向度上体现出周期复现的节奏,这种周期复现性集中表现为实践活动的周期规律和节点规律。
周期规律是指文化空间中的实践活动并非随时而为,它是一种遵循历史传统,按规定顺序重复出现,并有相应时间间隔的秩序性活动。这种规定顺序可能是自然时序,也可能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社会时序 最能体现周期规律的便是各类岁时、节日文化空间,它们依循时间秩序反复呈现。
节点规律是指文化空间作为一个时间过程,其实践活动的“始”与“终”均置于特定时间节点上完成,而这种时间节点的选择是依据天时或者人时而定的。比如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曾长期被视为一个与新年媲美的人文节日,又称为“亚岁”,至今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3、特色的地域风土性
文化空间形成的前提是物理向度上空间场所的存在。空间场所中的气象、水文、地形、景观诸风土要素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的经济、文化形态,决定着地方群体的生计方式与生活模式。
作为文化实践的主体,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的人,拥有不同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同的地域空间、风土环境会造就相异的文化实践,进而形成各色非遗文化空间,即古人所谓“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同时文化空间的发展、演变也是在一定地域场所中进行,必然会受各自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风土特征。
“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文化空间源自地方民众文化生活实践,呈现显著地域风土性,地方风土沁润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统一着区域民众的行为方式,影响其文化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勾连着民众与地方。
4、场所的传统规制性
文化空间场所的位置、形态、范围的选择亦有相应的规制,须依循历史文化传统来择定。只有基于一定规制的特定场所,置身其中的文化实践才有相应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历史传袭的规制性场所赋予文化实践“神圣性”“象征性”。
在传统社会,民众日常生活常囿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固定区域,在进行某项文化实践的场所选择时,必然拘泥于自身能力所及的特定范围中,其会依据生活习惯、生产经验或者朴素的哲学观念 (如风水),遵循规律而定,择定后通常世代传承形成固定的空间场所。
即便在当今社会, 民众日常生活的空间范围有所扩大,但文化实践对场所的选择也多承袭历史的经验,一方面表现为场所的延续,更多的则是择定理念的趋同。文化空间与规制性场所是相互伴生的,承袭传统择定的场所不仅有空间承载作用,更重要的是具备象征意义,赋予文化空间特殊的文化意涵。
5、活动的组织规范性
文化空间项下的实践活动源于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是经过集体不断加工、充实和完善的,单纯的个人行为不构成文化空间中的实践活动。这种集体的行为模式决定了文化空间实践活动的组织性与规范性。
组织性是指参与文化实践的民众,基于趣缘、地缘或者血缘,以自愿、自觉为前提,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以保证文化实践顺利进行为目的形成聚合体。
规范性是指文化实践活动需遵循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空间一直存在约定俗成的制度对空间内的活动及其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这种程式规范大多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民众约定俗成,并通过代代口耳相传、身体力行,铭刻在实践主体的文化基因之中。
6、开放共享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类型的文化空间是一个共享包容的开放性场域,内部实践活动没有阶层的门槛限制,是广大民众能够参与、享用的生活文化。文化空间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哪个阶层或者个人可以私藏或垄断的,它是一种“公共文化”,是公众共同关注、参与和“消费” 的文化。
非遗文化空间的开放共享性已得到社会广泛共识,2021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就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其中重点强调非遗需要人人参与,人人享受,要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zhongguominxie1950,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企业党建教育基地是企业发展脉络的有形载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块重要阵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度挖掘企业党建教育基地的功能,允分发挥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下,立党建教育基地的功用?是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的?
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需要加强的观念,随着碳中和的提出,让很多人意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节能环保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展厅虽然作为企业向外展示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和装修都应与环保相关,本文就简单介绍下,展厅设计中的环保材料:
省烟草专卖局文化展示厅是一个展示烟草行业文化的地方,通常位于烟草公司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内。展示厅通常展示烟草行业的历史、文化、传统、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会播放相关的影片、图片、音频等内容,以向消费者展示烟草行业的文化特点。省烟草专卖局文化展示厅的设计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海钓展示厅一般是为展示海洋鱼类和钓鱼技术而设立的场馆。这些展示厅通常包括海洋鱼类的展示、钓鱼技术的表演、钓鱼设备的展示和海洋文化的弘扬等内容。设计海钓展厅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和推广海钓运动和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热爱海钓活动。以下是一些设计海钓展厅的原因:
烟草商业党建文化展厅设计的意义在于展示烟草商业企业的党建文化和发展历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烟草商业党建文化展厅设计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展示设计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可以从展示内容和设计实践中看到。成功的企业都是用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理念来经营和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熟和成功的标志。一个成熟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动力,一个成熟成功的展示设计一定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特色。
企业展厅不仅是展示产品的场所,更是企业故事的舞台,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呈现与受众建立深度联系的桥梁。
新版国标《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颁布实施。新版标准涵盖了博物馆照明产品技术要求、博物馆照明设计工作流程、照明设计规范内容、灯具布置及展柜照明要求、节能及智能控制等几方面,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涵盖面最全的标准,对博物馆照明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简单介绍下《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之照明标准值。
很多人参观展厅,总觉得一路参观下来,没什么深刻体验,如果设计好的展厅,不仅更形象,也能让人领悟企业的相关知识,那展厅设计如何呈现立体感,优秀的展厅设计者会利用光照的角度方式来凸显展厅立体感效果,用光照凸显展厅立体感效果的5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