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国防震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馆如何设计
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馆,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科普馆都是展示科普知识、现象和原理,然后通过图文讲解板向观众传达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种静态、单一的展示模式缺乏情调和可操作性。观众看着整个展厅,还是觉得灾难离自己很远,没有形成防震减灾的意识。设计防震减灾科普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空间布局等。
首先,科普馆需要展示防震减灾的基础知识、政策措施、科技成果和国际合作等,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其次,科普馆可以采用多种展示形式,如实物展示、模型展示、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展示等,以增强展示效果。同时,科普馆需要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展示需求,例如可以采用沉浸式场景模拟体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灾害现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此外,科普馆还需要考虑消防安全、通风照明、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细节设计,以保证展示效果和人们的安全。总之,设计防震减灾科普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达到最佳展示效果和社会效益。
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建阳工人文化宫及综合展示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紧锣密鼓地抓工期赶进度。

VR技术的出现,让很多企业把展厅搬到线上,让更多无法出门或者想通过网络了解知名企业的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观看企业展厅,近日,腾讯作为“云上”文博会参展企业之一,腾讯通过VR和3D建模技术,首次将腾讯滨海大厦展厅及公共开放区域都搬到云端。据了解,这也是自2017年滨海大厦揭幕以来,展厅首次以线上的方式接待访客。

在展厅设计中,“空间叙事”早已超越单纯的展品陈列,成为连接观众情感、传递文化内核的核心手段。通过动线规划、材质碰撞、光影交互和科技赋能,设计师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时空旅程。以下是全球十大极具启发性的空间叙事案例,带你感受“会讲故事的空间”如何颠覆传统展陈逻辑。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为了重温高峰谷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漳州市九龙江集团一边恢复修葺红军寮、红军亭,开辟红军广场,一边挖掘高峰谷红色文化背景,打造了高峰谷红军寮红色教育基地。目前,高峰谷红军寮党史、党性教育展厅已开馆,今年春节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武陵税务文化展厅采用“党建红”和“税务蓝”相结合作为主基调,由皂果路办公区一楼因地就宜改建而成,总面积约420平方,展厅将“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和“历史传承”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图像文字、实时数据展示相结合,生动展示了武陵税务人践行初心,使命担当的具体实践。

海信宣布其第一个B2B(企业对企业)展厅在南非开业。该展厅位于约翰内斯堡,将作为一个中心,展示海信为其B2B领域提供的产品,如商用显示器、超声波医疗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

9月25日,东湖高新黄冈智造园展厅正式揭幕,并举行招商中心开放活动,这标志着东湖高新黄冈智造园项目建设及产业招商工作迈入全新阶段,园区全面建成后,拟将引进企业150家,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不低于15亿元,年税收不低于1.5亿元,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

为深入发掘新会婚俗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发展优良婚姻家庭文化,遏制婚俗不正之风,实现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此次新会区作为广东省第二次婚俗改革试点区将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婚俗文化展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5G的不断普及,国内许多博物馆不会因为疫情而在2020年暂停对外开放,“云游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一股浪潮,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最近株洲博物馆网上展厅上线了。游客无需离开家,登录“株洲博物馆”微信官方账号或官网,即可“身临其境”参观株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