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市首家“双碳”展览厅落户哈尔滨学院
近日,哈尔滨首家双碳“碳减排项目”展览厅(碳汇)落户哈尔滨学院。此展厅以碳汇为主题,旨在推广碳中和和碳减排的理念,展示最新的碳汇技术和解决方案。
进入碳汇展厅,首先会进入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展览馆设置了三个展示区,展示了各种环保产品和碳汇项目的实践案例,如生态恢复、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
展厅主要以“碳减排”为主题的展区,这里展示了各种碳减排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如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低碳交通等。可以亲身体验和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据悉,碳汇展厅还将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和论坛,已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达成合作,将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最新的碳汇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活动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文章来源:来源:冰城 + 客户端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场景再现等方式向参观者介绍中国非遗文化。工匠技艺的传承、百年老味道的美食、难舍的古筝曲和评剧……在长春市南关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琳琅满目的藏品诉说着老长春文化传承延续的脉络。
地震科普展厅,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展示地震发生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让人们了解地震的危害性。3月25日上午,河北省地震局科技展厅开放仪式在河北省地震局机关办公楼一楼举行。首批参观展厅的石家庄市槐北路小学四年级的十余名学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入展厅。通过讲解,学生们了解了地震形成的原因、类别和危害,还通过融屏、VR等方式体验搭建抗震房屋、观察地球内部构造等。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近日推出线下线下“日月魅影——日食特展”,如因地域限制,可以先在线上浏览,这种原创科普展览展出形式,其线上内容的丰富和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线下。
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向观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已经上网,让馆藏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扩大博物馆的收藏、展览空间,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利用、开发历史文物,近日,张氏帅府博物馆室内展厅8月24日恢复开放,线上、线下实行实名制购票参观,沈阳金融博物馆暂时闭馆。
百色市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和主战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百色市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馆,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推介、展销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为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该市依托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馆,以现场讲解、品尝试用、视频展示等方式,从线上、线下推介本土特色农产品。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20年来,这一理念早已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新时代,在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随着温州市疫情的逐步稳定,温州道德馆将于3月2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接受个人参观,届时,市民可有序入馆。
由青白江国际木材交易中心创建的四川首个木文化展示厅在2019年9月23日建成开馆,展厅位于青白江区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综合办事大厅二楼,占地面积2232平方米,总投资近500万元。
每逢周末,极具人气的文化地标市博物馆,吸引众多宾客参观,共享“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