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基本展览的有效补充,原创性临时展览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一直是文博学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以旅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为策展案例,从展览前期筹备、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等四个角度,剖析策展方式对观众吸引力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为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近年来,旅顺博物馆在对基本展览进行必要改陈、升级的同时,也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拓宽观众文化眼界,提升观众艺术修养。
2022年12月31日,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旅顺博物馆与青州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以下简称“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正式开展。这是龙兴寺佛教造像在东北地区文博场馆的首次展出,开幕之时正逢2023年元旦,不久又是春节,随即便吸引了大批观众到馆参观,至2023年4月2日展览闭幕,展览期间共接待观众7万余人次,深得好评。
一、展览前期筹备
(一)依托本馆坚实学术支撑
旅顺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佛教造像文物,且近年来曾举办多场佛教造像题材展览。目前馆内有佛教题材特色基本陈列“宝相庄严——馆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精品展”,展品体系涵盖汉传佛教造像与藏传佛教造像两大部分,时代跨度自带有异域风格的魏晋南北朝、本土化风格形成的隋唐时期、世俗化倾向鲜明的宋代,直至元明清时期。另外,古印度佛教造像艺术品也是旅顺博物馆的特色收藏。
近年来,学界围绕青州佛教造像的学术论著甚多,成果颇丰。青州市博物馆的同仁提供了该馆学者编写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潍坊佛教造像》《龙兴寺与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研究》等专业研究书籍,为本次展览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同时,策展团队整理了学界对青州佛教造像的研究热点与焦点问题,如文博工作者对造像的考古发掘情况、“青州风格”造像艺术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东魏-北齐佛像“曹衣带水”风格的造型特点、学界对造像残损之谜的不同解析、学者对菩萨造像的艺术审美认知等,这些都成为展览内容设计的理论性基础。
(二)总结借鉴外馆临展经验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曾在青州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文博场馆及高校集中展出。策展团队对以往各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调研,对展览图文资料做好收集整理,并从选题角度、展示技巧入手,分析总结它们的策展结构思路、展品陈列特征、展览形式设计模式,为本次策展提供参考。
以展览选题为例,各馆在选题上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叙事型的展览。如青州市博物馆的“一凿一磨皆菩提”(2020年),在强调青州佛教造像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为对古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讴歌传颂,立意更符合当今时代主旋律。内蒙古博物院的“法相传真”(2015年),可作为博物馆传统型佛教造像展的标准典例,深度挖掘出“法相”诠释的文化精髓,在形式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值得借鉴。另一类是侧重于审美型的展览。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出世神韵”(2002年),从艺术角度突出青州佛教造像之美蕴含的多元文化“神韵”,在当时引领了风尚,为文博界展览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视角。中央美术学院的“破碎与聚合”(2016年),从青州佛教造像的历史出发,讲述造像的生命及其“灵力”被塑造、破除和恢复的过程,角度颇为大胆新颖,非常具有前瞻性与启发性。
品类丰富的佛像典藏、学风浓郁的研究底蕴以及对外馆临展的经验借鉴都为旅顺博物馆举办此次“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展览内容设计
(一)分类筛选参展藏品
旅顺博物馆策展时,青州市博物馆也正在筹备新馆建设与基本展览改造,部分馆藏佛教造像将充实进新的基本陈列,不能参加本次临展。但该馆依然提供出100余件造像藏品作为备选展品。最终策展团队从中选出35件造像作为展品。
图2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部分展品组图
在筛选展品时,策展团队注意两点:一是要预想到展品的实际展示效果。这需要事先充分考虑佛像、菩萨像的时代演进、形态造型、艺术风格等各方要素,保持好各单元展品衔接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搭配组合同类展品时,需顾及展品本体特征,突出重点亮点。策展团队尽可能“寓情于展”,设身处地预想到观众在观展时可能产生的实际体验感。
二是注意处理好展品与展厅的关系。由于大多数青州佛教造像体型较高、重量较重,高矮、厚薄均不一致,且多数造像曾经过文保人员拼接粘合修复,故其一旦在展厅中定位后将不便于二次移动,故在展前对展厅进行精确勘测比对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协调好展品摆放与展柜位置的尺寸比例关系。临时展览的布展时间比较短暂紧张,所以还应考虑到实际布展施工的便捷性,降低布展难度,最大限度消除复杂操作过程对展品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二)重组设计大纲结构
临时展览的策展过程,就是将展示文物、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形式设计与展厅实现有机融合的过程。如果将一场临时展览比喻成一部电影,展览大纲相当于电影剧本,直接影响这场展览的成功与否。大纲编写应坚持以科学性、专业性为指引,兼顾普及性、趣味性。
本次展览在选题上突出了“穿越千年”与“东方微笑”的文化融合性。“穿越千年”强调青州佛教造像的历史底蕴,“东方微笑”则是映照出“东方维纳斯”的造像艺术气息,从结构上兼顾展览历史叙述与展品艺术审美的互通共融。
策展前,青州市博物馆提供了原有陈列大纲作为借鉴,该大纲主旨遵循“北魏-东魏-北齐”的传统叙事式线索,这并不太符合旅顺博物馆展厅布局及参展藏品的实际情况。所以,策展团队对原有展览结构进行了调整。即从结构上将佛像、菩萨像分类展出,在每类造像中突出佛像、菩萨像的造型、服饰、配饰的时代演进。经馆内专家组的两次论证指导,新的临展大纲最终得以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保留了展览主旨蕴含的文化精髓,兼顾了展览主题叙事与展品审美,还可以便于观众在观展时对同类造像进行嬗变类比,加深对造像特征的直观理解。
(三)合理布局展示空间
根据大纲内容的设计逻辑,本次展览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两个展厅进行文物展示(图3)。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第一单元“佛像”和第二单元“菩萨像”,从审美角度展示造像艺术,展品丰富而直观。第二展厅则集中展示第三单元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前世今生”,紧扣展览主旨线索,强调造像蕴含的故事。
观众进入第一展厅后,首先进入的是序厅部分。为了营造更适合佛教造像展示的通透大气空间感,策展团队取消了展厅内原有的独立展柜,让观众的视线直接聚焦在文物上。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引导观众从审美角度进入展厅,舒适地欣赏文物,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文物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底蕴。
第二展厅的设计则更加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观展体验和文物展示的深度交流。“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会因观众的参与度提升,而观众只有通过多维度的参观体验才能更好地学习展示内容所传递出的知识。”为此,设计师特别在正对门墙面上设计了“东方维纳斯”的醒目图版,即面带微笑凝视观众的北齐思惟菩萨作为观众打卡墙(图4)。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拍照留念,加深了对文物内涵的深层理解,激发观众与文物的行为互动与心灵共鸣,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感。
此外,第二展厅还设计了通道式的回廊,以8米长的大展板作为屏障,展板上详细展示了“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原因、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考古发掘、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质地及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被残损的原因等相关信息知识。这样设计可以营造出饱含知性的展厅氛围,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也能使观众对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展厅设计中的细节处理,让整个展览更加富有温度与人性关怀,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度交流互动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呈现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除文物展示和辅助图版外,展厅内还设置了多媒体设备。在接近本次展览结尾的部分,策展团队放置了一台多媒体音像设备,循环播放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相关的6部微纪录片。这种辅助展示方法,可以深入浅出地呈现这批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物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价值。
在展览结语部分,策展团队取消了博物馆以往采用的总结性陈词,而是转引国外博物馆、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对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高度赞誉作为概述性结语。这种类似于美术馆、艺术馆“审美型展览”的结语设置,既可以为观众直观展示这些佛教展品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增加大家对展品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的认知度,又可以抒发出观众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凸显本次展览的品质水准。
三、展览形式设计
(一)展览设计思路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风格变化多样、材质种类齐全,是凝聚了一千年前古代工匠的伟大智慧、拥有灵魂的文物。为了更好地呈现佛教题材展览的内核,本次展览采用了非具象的设计手法,通过意象化的空间氛围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契合。空间的设计以通透的展陈方式为主,将空间退让出来聚焦到文物本身,从而实现了佛教题材展览“返璞归真”式的设计理念。
“展览所要表达的内容最终是通过展览文字、展览的陈列方式及展览的形式设计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是一种实物化、空间化、视觉化、体验化的艺术形式。”青州佛教造像的雕刻技艺高超,贴金彩绘工艺精湛,纹饰繁复。因此,在设计初期,我们决定采用“简约”与“朴素”的风格,将焦点放在佛像优美的线条、立体的造型、华丽的纹饰和神秘的微笑上,以突出展览的主题,并营造出宁静而稳重的展览氛围。
(二)展览配色设计
本次临时展览的展厅主色调以中国传统色中的苍蓝为主,色彩饱和度适中,蓝中带绿,绿中带蓝,给人一种冷静、纯净的感觉,营造出静谧的意境,让观众更容易进入艺术品的世界。色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观众在走进展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独特的气氛,沉浸于展品的艺术之美中。在文字内容方面,策展团队最终选择白色作为主体色,这种色调既沉稳淡雅,又能保证文字的阅读性。通过使用这种简约素雅的颜色搭配,陈列设计能够更好地突出展品的主题,观众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魅力。同时,白色的运用也可体现出展览设计简洁、清新的特点。
对于佛教造像展的图版设计,主要包含室外宣传海报(图6)、序厅的横版版面、前言、单元说明、辅助图版及文物说明卡片,层级较为系统分明。
展览室外海报的设计采用了蓝白搭配的色彩搭配:以蓝色为主色调,既传递了文物展览的纯净氛围,又突出了展览主题。为呼应造像的贴金彩绘工艺,展览设计师在展览主标题的“穿越千年”部分特别采用了金色作为字体底色,与文物上的贴金彩绘相呼应。在版式方面,采用了对文物环绕式的排版方式,使观众更容易看到主要的文物展品。右半边选用了精品文物——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作为主体,着重突出了展览主题。主标题围绕文物竖排,副标题及展览时间等信息横排于左下角,同时为了将视觉中心落在画面的上半部分,特意压暗了横排部分文字的背景,既保证了信息传递,又增加了光影效果,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为凸显展览主题,另取佛像面部部分弱化处理置于“青州微笑”的“微笑”位置,旨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融入展览的现场氛围中,从而更好地欣赏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之美。
(三)展览版式设计
序厅作为展览的第一道门户,需要用独特的设计语言来引导观众进入展览主题世界。在序厅的横版版面上,策展团队选择了青州龙兴寺有代表性的背屏造型,通过艺术处理,呈现出抽象化的佛像形象。这种艺术处理形式让佛像从精神层面与展览主题上产生联系,给观众们带来视觉上的启迪和灵感。同时,在背屏的线条上设计了灯带结构,这种灯光效果让整个序厅的氛围更加庄重和神秘,不仅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佛教艺术知识,还可以为观众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效果。整个序厅的设计风格,与主视觉海报相呼应,也使两个展厅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样的氛围中,观众会更加主动地进入展览主题,去探索文物的美和佛教文化的魅力。
前言、单元说明的版面设计,需要准确传达临时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因此,策展团队在字体选择、字号大小、文字排版及艺术效果上都进行了细致考究,力图创造出与文物时代和主题相符合的视觉效果。针对文物时代跨越东魏到北齐的特点,选择“魏碑体”与“宋体”作为主要字体:小标题部分采用魏碑字体,传达出文物的历史感和庄严感;正文内容部分采用宋体,采用衬线字体,扩大字号,方便老幼群体参观,提高展览文字部分的易读性和流畅性。在小标题部分,采用“渐隐”的艺术化处理,不仅能够呼应佛教造像的光影感,还能够增加设计的美感和视觉层次感。
临时展览的配色与版式设计应当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字体选择、排版、艺术效果和配色等。通过细致的设计和调整,可以创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符合的视觉效果,增强临时展览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综上,展览形式设计应当根据实际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展品及展示效果,适当提炼元素和进行艺术化加工,使展览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博物馆展览“要突出文物展品,而不是突出装饰装潢”。在某些情况下,临时展览采用“返璞归真”式的简约化设计,反倒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到文物本身,通过细节的设计布置,引导观众在观展中不断发现和探索,适时调动观众的观展主观能动性,调节观展的节奏与律动,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风味独特的视觉文化大餐。
6月29日,陈嘉庚纪念馆发布临时展厅将于7月1日起恢复开放的公告,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民俗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民俗文化展厅是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化教育以及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目的在于表达家乡民俗的独特性、趣味性与进步性,并与室内设计方法相结合。衢江区民俗展示馆位于衢江区后溪镇后溪村中心街,2018年在旧村室基础上改建,2022年进行改造提升。后溪镇乡贤郑国标利用自己收藏的传统民俗物件,在后溪老街的旧村室基础上,打造了一个民俗博物馆,通过这些老物件将历史老故事娓娓道来。
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地域性文化的集中空间,承担着人类文化的记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品位的代表,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腾冲博物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历史文化的所在。
建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是建德市未来“城市客厅”的核心部分,是杭州建德未来重要的地标建筑和城市名片,预计今年下半年盛装登场。建德市博物馆位于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桥东江滨景观公园区块,是一座专题类博物馆。建德市博物馆建筑面积9891平方米,地上三层。总投资近1.6亿,其中:土建投资约为0.5亿,室内装修工程估算1.03亿。建德市博物馆是“两馆两中心”文化综合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知道5G智慧步行街是什么样,能给消费购物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吗?在重庆解放碑—朝天门商圈,会让你找到答案。因为这里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步行街展厅。
10月8日,中国贵阳留创园成果展厅经过半年建设于近日完成全部搭建工作。中国贵阳留创园成果展厅位于贵阳留创园沙文海创基地,约500平方米,分为展示区和交流区。展示区按“经验做法、发展历程、领导关怀、活动剪影、企业成果”五个板块,集中展示中国贵阳留创园孵化企业及培育创业人才的成果,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交流区则展示园区政策,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企业资源共享。
城市规划馆是一个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建筑,它实现了规划展示公示功能、科技展示与教育功能、图书资料阅览功能、城市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会议与办公功能的全方位复合。宿州城市规划馆位于宿州市东华路269号,占地32亩,总建筑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说到昆明,人们第一反应是四季如春,而四季如春进而联想到鲜花,对于昆明来说,鲜花不仅仅是主要特色产品之一,也是其产业之一,而鲜花与展厅的相结合,也能打造不一样的销售渠道,近日,晋宁区人民政府联合同德昆明广场设置“我爱昆明·花香晋宁”晋宁花卉绿色通道,助力晋宁花卉企业找到多样化销售及展示渠道。
日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和13个分展区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官网和H5页面全景展厅正式上线。观众可以通过在线展厅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欣赏“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全部展出作品,欢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