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承德市狮子沟桥交通节点的东北角,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达540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163平方米,由地上与地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则达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8.15米,整体设计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气,又融入了传统建筑的韵味,使得承德博物馆成为承德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承德博物馆内部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完善。六个文物展厅、两个临时展厅以及多媒体展厅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展览空间。而书画工作室、文化讲堂、培训室等多功能区域,则为游客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地下一层的“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更是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丰富的展览内容,成为了承德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位于承德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厅的东南部,这里以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展览形式,展现了承德作为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以及清中央政府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合内外之心 成驻固之业
这一部分通过三个单元,展现了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木兰秋狝”等活动,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实现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一单元“围场行围 恩施泽布”,通过模拟的围猎场景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展现了康熙皇帝每年秋季在木兰围场举行的“木兰秋狝”活动。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军队的战斗力,还通过赏赐、封爵等方式,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政治上的安抚与稳定。同时,“塞宴四事”等活动的举行,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满蒙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二单元“亲征朔漠 稳定北疆”,则通过乌兰布通之战和多伦会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康熙皇帝亲征朔漠、稳定北疆的英勇事迹。乌兰布通之战是康熙皇帝亲自指挥的一场重要战役,通过这场战役,康熙皇帝成功击败了噶尔丹的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而多伦会盟则是康熙皇帝为加强蒙古各部的团结而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康熙皇帝成功地将蒙古各部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三单元“揽政山庄 合心固业”,则通过溥仁寺与溥善寺的修建、皇舆全览图的绘制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政治活动、加强民族团结的举措。避暑山庄不仅是康熙皇帝的避暑胜地,更是他处理政务、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康熙皇帝通过举行各种政治活动,加强了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
第二部分:
承先祖“德泽”举“家法”毋
这一部分通过两个单元,展现了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如何继承先祖的遗志,继续加强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一单元“扈从塞外 赋闲山庄”,通过模拟的府邸狮子园和雍正皇帝的诗词作品,展现了雍正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生活和创作。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政务繁忙,但他仍然经常到承德避暑山庄度假和避暑。在这里,他不仅享受到了宁静的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通过诗词创作等方式,表达了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第二单元“习武木兰 毋忘家法”,则通过缮修山庄和雍正时期民族关系的描述,展现了雍正皇帝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发扬。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他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
第三部分:
谱团结之曲 奏盛世华章这一部分通过四个单元,展现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如何继续加强民族团结与稳定,并创造了盛世局面。
第一单元“肄武习劳 巡幸木兰”,通过模拟的乾隆皇帝“木兰秋狝”场景和行围四咏等诗词作品,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先祖遗志的继承和发扬。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每年秋季都会到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活动,以此锻炼军队的战斗力并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同时,他还通过行围四咏等诗词作品,表达了对先祖遗志的怀念和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第二单元“万树盛宴 隆恩庆典”,则通过模拟的接见、颁赏、赐宴等场景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的各种庆典活动。这些庆典活动不仅展示了清朝的繁荣和强大,还通过赏赐、封爵等方式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政治上的安抚与稳定。同时,这些庆典活动还促进了满蒙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
第三单元“外庙纪事 辉映陪都”,则通过普宁寺、普佑寺等外八庙的修建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外八庙的举措和意义。这些外八庙不仅是为了满足宗教信仰的需求而修建的宗教建筑,更是乾隆皇帝为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和沟通而采取的政治手段。通过这些外八庙的修建和宗教活动的举行,乾隆皇帝成功地拉近了与蒙古各部的距离,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稳定。
第四单元“往来交流 功昭四海”,则通过接见藩属国使节和朴趾源《热河日记》等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举措和成果。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他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还通过接待外国使节和商人等方式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清朝的繁荣和发展,还提高了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望长城内外——民族团结常设展览”以生动的展览形式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展现了承德作为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和清中央政府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通过这个展览,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感受承德作为清朝皇家避暑胜地和民族团结重要场所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个展览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平台,使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内涵丰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蕴含着民间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承载着特有的文化魅力。位于市文化馆内的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就是重要的非遗展示场所。近期经过调整布展,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重新亮相,增添新展品,增加新互动,耳目一新,焕发新机。
中国电科智能科技园展厅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金府路30号中国电科智能科技园内,展厅采取“1+5”全状态展示体系,即1个主展厅、5个分展厅,总建筑面积 8000多平方米,展示面积2865平方米。
科普展厅既有科普、展示、体验等功能,又有科技展示功能,是宣传科技、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知识的窗口,全方位展示现代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今年7月10日,落户于相城的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正式启用,为苏州及相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集聚更多资源要素,凝聚更多创新力量。
将某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展厅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当地游客的注意,同时为了让市民游客详细了解地方特色的相关信息,近日,澄海区设置了首家澄海狮头鹅文化展厅,并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作为展厅设计师,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地质展馆的知识灌输模式,打造“沉浸式地球探索场”。以 “地质环境” 为核心线索,串联宇宙起源、矿物宝石、生命演化、地质运动四大板块,让观众化身 “地球解码者”,在视觉、触觉、互动体验中,感知 46 亿年地球故事,理解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的深层联结。
世界上首座博物馆就起源于大学,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2019年中山大学南校区博物馆设计施工总承包开始招标。近日,从该项目施工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了解到,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2021年竣工。
广州南沙黄阁镇一位钟表工匠在黄阁镇党群服务中心乡愁文化展厅展出了其四十多年来收藏的“古董”钟表,唤起了人们的乡愁记忆。
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警示教育展示馆坐落于浑南区万实大厦,展馆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沈阳市纪委监委在破解自我监督难题上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序厅(监督之问)、正风肃纪监督、大数据监督、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警示教育体验、监督成效、尾厅(思考和展望)八个展示厅。
党建引领,勇闯蓝海。在大数据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也要顺应潮流、大胆创新,才能从理念更新和技术变革中获取动力、永葆活力。近期,扬州移动“5G智慧党建展览中心”被扬州市委组织部正式授牌“扬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成为本地首家通信行业获此殊荣的自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