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被冠以江城之名的城市里,李白以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便将江城之名坐实于武汉。武汉起步于清朝开埠后,汉口码头的兴起,城市因江而生,因水而兴。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内陆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开发城市,因其优越地理条件和独特经济地位而蜚声中外。
在这样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里修建一座临江文化展厅,其肩负的城市公共属性绝非单一功能所能承载。它必定会将历史、文化和新的城市精神融入在一起,激发片区居民对临江空间的高度参与,也为武昌湾的城市复兴吹响启航的号角。
1、场地的“前世今生”
项目位于武汉中心城区,武昌古城西南角,长江与鹦鹉洲长江大桥交口处。场地具有极佳的江景界面,同时这里也汇集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场地北眺便是享有“天下绝境”盛誉的黄鹤楼。
城市鸟瞰
基地旧址为武昌造船厂。“武船”始建于1934年6月6日,这里不仅是我国内地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也是几代武昌人成长的地方,沉淀了厚重的工业历史记忆。
武昌造船厂旧照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武昌造船厂的外迁造就了武昌湾城市片区复兴的契机。2019年武汉城建集团和瑞安房地产联手启动了对武昌湾片区整体城市更新的计划,并提出了“打造世界级长江水岸,构筑国际化都市社区”的规划愿景。
2、与场地的对话
在早期实地勘察时,建筑师发现地块拥有极佳的观江视野,江对岸高低起伏的建筑群勾勒出城市的天际线,地块左右两侧连接两岸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近在咫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眼望去城市繁华尽收眼底。
基地航拍
两座大桥的行人和行驶的车辆都能清晰地看到基地,未来建筑势必将以“地标”的形式出现在这里。
而作为曾经船厂标志性的吊塔,小白宫等历史构建物在这次拆迁的过程中被作为历史记忆点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它们的存在也时刻提醒着世人这里有过辉煌的历史。
由于厂区的搬迁,目前的武昌湾临江带出现了与城市有机串联的真空区。建筑师试图以建筑为载体来营造一个公共空间来吸引市民的参与,从而消除掉临江带目前消极的空间状态。
城市空间分析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梳理,建筑师尝试将建筑体量按放射状布置,与场地历史构筑物一一对应,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再将不同大小、不同方位的建筑体量规划出不同属性的功能空间。通过细细雕琢,最后形成多个体量相连且独立的建筑形体,整体建筑形态宛如争先出坞的船舸。
3、追溯与重塑
远眺展厅,整个建筑形态宛如趋势待发的未来舰艇,等待着启航的鸣笛声。
城市鸟瞰日景
近观展厅,大小不一的体量关系和高低起伏的形体变化丰富了建筑的轮廓,参观者可通过不同的建筑体量分辨出不同的功能空间。
整体鸟瞰
俯瞰展厅,连续的阳极氧化复合铝板幕墙从顶到底将建筑包裹的严严实实,使建筑宛如一座充满张力的城市雕塑。
鸟瞰
不同于大多数项目大张旗鼓的门脸标识,武船展厅的主入口显得非常低调内敛。通过林荫车道缓缓进入到场地内部,让人的心情从喧闹的城市中慢慢平静下来。
城市鸟瞰黄昏
进入展厅前的景观场地为市民和访客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场所,也形成了城市与展厅之间的缓冲带。
景观细部
出挑的檐口采用亲人的木覆板,与冷峻的阳极氧化铝板不同,木覆板让建筑在近人尺度更加亲切。两种质感对比强烈的材质相互碰撞,相得益彰,让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建筑也增添了一缕温暖的感觉。
主入口
穿过景观步道后,展厅便缓缓映入眼帘,充满张力的船舸犹如星际战舰一般矗立场地上。建筑船舰的造型不仅在形体上和武昌造船厂的工业历史形象相呼应,也预示着未来武昌湾蓄势待发的成长。
入口细部
极具雕塑感的入口造型结合着顶部不锈钢波纹铝板,让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入口的玻璃体就像一块幕布,将周边环境毫无保留地投映上去,营造出水天一色的空间意境,提供了人与环境对话的可能性。
轴测图
建筑内部错动的空间关系,成为了访客活动的载体。不同尺度的建筑空间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属性,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各自所喜好的社交活动。
一层水吧
一层以文昌书局为载体,导入鹅社品牌的人文艺术,为这里开启了一座人文精神潮场;人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交流,还可以临坐于窗边细品咖啡。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沙龙。
二层室内
二层城市展厅的主面正对着鹦鹉洲长江大桥,这时的窗外风景便成为了一副展开的城市画卷,为世人展示了武昌湾的雄心壮志,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也在这里徐徐展开;这正是在设计之初,建筑师将城市展厅放置于二层时所埋下的伏笔。
甲板
三层宴会厅的室外平台是整个建筑最佳的观江点,也是整个项目的高潮点,人们站在甲板无不惊叹这盛世美景。在甲板上人们可以远眺整个汉阳区的城市天际线,伴随着夕阳西下,被染红了天的晚霞照映着的建筑让人感受到一丝惬意和浪漫。这时凭栏远眺,可感受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长江时空美景。
4、“船舸”锻造
被誉为铝板界“劳斯莱斯”的阳极氧化铝板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其表面具有较强的抗刮性,同时较高的金属质感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品质感。
为了确保“船舸”有更强的雕塑感和完整性,建筑师采用了大尺寸的阳极氧化膜复合铝板来进行拼接,并通过密拼无胶化的方式来达到高度平整的效果,同时严格控制铝板间的缝宽,避免在立面上出现宽窄不一的缝隙。
铝板弯折处建筑师并没有采用常规多板拼接打胶的方式,而是采用整板工厂预制弯折的方法,确保形体收边的位置更加立体,同时也避免了在弯折收口时出现不平整的交接问题。
展厅的舰舸造型已经模糊了第五立面的概念,屋面也是立面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建筑完整的包裹感,横在建筑边缘的排水沟也采用了隐蔽的做法。通过同材质的穿孔铝板扣盖将深色的排水沟隐藏起来,强化了形体效果的同时也解决了排水的问题。
顶部细部
檐口底部建筑师没有采用常见的仿木纹铝板,而是采用效果更佳,耐候性更好的木覆板。常见的仿木纹铝板多以滚涂或是转印的方式制作,但这两者最后呈现效果和耐候性,都不能达到建筑师心中最理想的状态。而木覆板则是采用了真实的木皮饰面。在保证了木板真实纹理的同时,饰面板也有更强的耐候性,从而保证了项目建成后的呈现效果。
经过多轮对比,最终选择亲人感更强的樱桃木纹理的木覆板作为屋檐的最终材料。
为了强化主入口的体量感和视觉冲击力,建筑师采用了多面斜向玻璃,来组成钻石般的型体关系,试图通过一个干净通透的玻璃体量凸显整个入口空间。
常规的竖挺玻璃幕墙会形成明显的十字分隔,这种方式对主入口整洁的形体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师采用了抓点玻璃幕墙的做法,来确保入口玻璃面能达到干净整洁的效果,同时玻璃之间采用透明胶进行连接,这样能更进一步减少构件对呈现效果的影响,让入口形体更加晶莹通透。
5、精神的载体
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而是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某种形式,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
文化展厅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市民活动。白天,人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交友,举办读书会,鉴赏名家艺术;夜晚,人们可以在这里仰望天空,观星赏月,或是静心聆听现场响起优美旋律的交响乐;闲暇之余人们漫步于江边,远远看着这座承载着武船精神的“百舸”若隐若现于整个城市的繁华之中,它的矗立标志着武船辉煌的历史不曾被遗忘。
武汉长江天地文化展厅的出现,弥合了武昌船厂外迁后临江绿化带与城市的裂痕。文化展厅的建成也意味着整个片区的城市更新已悄然而至,它必定会见证这段奇迹的发生,武昌湾也必定向着世界级长江水岸的目标启航。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点部署了两方面内容:稳就业和促消费。关于促消费中的一点密切关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发展,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新型消费载体,各地可结合实际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
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展览定位于“用考古和艺术讲述城市故事”,以“太原城市变迁发展史”作为叙事性结构的主线索,将城市的沉浮与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相连接,透过文物讲述一座城市发展的兴衰存亡。 展览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分为五个单元:
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词之一,从香港2020巴塞尔展快速转型为线上展厅开始,各大艺术机构也开始探索有效策略。 因为疫情各大美术馆都不能参观,所以数字技术自然成为解决困境的方案。铜陵市美术馆数字展厅2021年11月下旬通过验收和试运行调试,并于12月1日起面向公众开放使用。
不同的主题展厅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历史文化展览馆的使命是记录和收集某种文化的历史信息,再现过去的文明,传承优秀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观众通过历史找到未来的方向。阳谷县历史文化展厅对阳谷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非遗传承、现代化发展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是了解阳谷的一个重要窗口。
数字化体验展厅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展示方式,还能够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真实的观展体验。9月18日,在祁阳市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碑林数字化体验展厅里,游客通过点按触摸等方式,不仅可以了解碑文的位置以及释义,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将碑文的内容保存至相册,传播分享或设为壁纸。
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精品征集推介活动”进行了线上遴选,并揭晓了遴选结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金色海昏”360°全景线上展厅入选“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优秀项目”(云展示)。
19日,由省残联主办,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省肢残人协会承办的“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福建省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暨“数智辅具”云展厅上线及高端辅具展示体验开放活动在福州举行。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吸引5169人次在线参与。
201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建成了“中国稻米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家稻米博物馆,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了解稻米历史和稻米科技知识。
红色云展厅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展示,也会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展现出来,会让用户可以有更多地了解红色文化。珠海高新区“红色云展厅”,是由珠海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珠海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以及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具有“高新”特色的线上红色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