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红色溯源,面向浙江、依托浙能、立足嘉电更好展示“能源安全新战略”实践成果、宣传新时代党的能源方针,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开展窗口形象展示,同时在促进绿化升级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建设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配套设施。
1、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浙江嘉兴滨水工业区的嘉兴发电厂厂区内,西面山丘,周边布置能源处理设备较多。建设发电厂南部靠近码头,基地南侧紧邻嘉华路,东侧华兴路,交通便利。
2、改造方向
改造现有建筑的同时,保留场所记忆,突显整体建筑的协调统一。色彩上选用既有建筑暖黄色外立面作为主要色调,材料上将暖黄色石材作为外墙面基本材料。
“潮起杭州湾,初心红船畔,紧依党的诞生地”为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考虑将建筑屋顶材料选用红色砖瓦覆盖。
3、设计思路
浙能展厅总用地面积9324平方米,建筑面积1982平方米,建筑采用四合院布局,形成6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一层建筑,双坡砖红色屋面,主入口前面是6000平方米的初心广场,广场地砖和车行道铺设光伏发电板,是整个建筑基本接近零能耗。
建筑布局按照参观流线进行统一设计,从入口的序厅开始-红色根源-能源之门-嘉电发展-追根溯源-红色展望-红色书屋-科普教育。外部回廊布置文化时空。入口处布置接待室、茶水间和卫生间。
建筑采用双坡屋面设计,由于外墙梁底标高3.2米较低,为了保证展厅空间3.7米需求,结合建筑造型和展厅的布置,充分利用边角空间来建筑空调的补风和新风,保证整个展厅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融入景观部分打造一个融红色、生态、智慧、文化、绿色于一体工业旅游综合展示基地。打造厂区综合展示基地、家园式厂房、绿色生态工厂、绿色嘉电精品工业旅游示范点。
以现代曲线的设计手法,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结合“红船启航,星火燎原”的理念,体现出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及其身后的嘉兴电力始终与嘉兴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蹄疾步稳、共同奋进的精神。绿地内增加微地形,在空间立面维度上形成广场内聚的嘉电凝聚力量。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享受传统文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何拓展发展思路、创新设计理念,使红色纪念馆更具时代特色,更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已成为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文化展厅设计空间大多较小,为商业化服务,摒弃了其应有的艺术性及审美需要,也因此很难吸引消费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建立优秀的、兼具品质、趣味和审美的文创产品展厅,营造出独特的休闲消费场所,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购买力,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下“文创产品展厅设计方法”
众所周知,企业展厅是企业内部展示企业形象及产品的场所,可以接待外来客户和员工学习,企业展厅的设计和装修离不开专业的展厅设计公司,这样就考验了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能力,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司对这块的实力很有信心,很多人并不了解展示设计和企业展厅之间的关系,本文简单介绍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重申对企业展厅和展示设计解释:
队史馆一般常见于部队,如消防队、武警部队等。队史馆的设计建立不仅是了解和传播相关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团队成员学习和参观的场所,那么队史馆设计有哪些意义?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一个好的展厅是必须有声光电这些组合的,为什么需要,不管是什么行业的企业展厅,有了声光电的加持,给展厅营造了一个更有沉浸感的展厅氛围,其实声光电展厅就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的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听觉与触觉,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信息的洪流,完成一次美好的参观体验。本文就企业展厅设计中的声音设计做简单介绍!
企业展厅的本质是“人与品牌的对话空间”,成功的设计需兼顾战略性与感染力,既精准传达信息,又激发情感共鸣,从概念到落地,每一个细节都应服务于“让品牌被看见、被记住、被认同”的终极目标。
展厅是企业展示形象场所,有很多企业会考虑参观者过多,需要洽谈休息区的设计,那么休息区的合理设计可以提供一个参观者消除疲劳并做适当调整的理想场所,本文就”企业展厅中休息区的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企业展厅作为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展示场所,对于设计和制作的服务商会严格选择,企业都希望找到专业又性价比高的公司,毕竟做展厅不仅仅几万块钱就能做下来,基本设计+施工展厅就有几十万,如果涉及多媒体设备甚至上百万,有的企业会慎重考虑几年决定做不做展厅,上千平的展厅时间跨度基本都好几年,其中沟通的公司也会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展厅设计服务商?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考虑!一般来说,本文所说的展厅设计服务商是指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的,市面上基本展厅设计公司大部分有施工资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迭代的当下,公众认知与前沿科技间的鸿沟日益显著,常州长三角通用决策实验室的使命,就是将抽象算法、庞杂数据与百年技术演进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对话的空间语言,如同一座“翻译器”,将OpenR、AgentK等前沿技术的复杂逻辑,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空间叙事。设计团队面临的不仅是美学命题,更是一场“数字系统”与“物理规则”的博弈——如何在有限墙面呈现无限信息?如何让投影光影“驯服”于非线性曲面?又如何让八块屏幕演绎统一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