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打造展厅,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每一步都要精打细算。不少人满怀期待投入设计,结果展厅效果却不尽人意,钱花了,高级感却没出来。其实,低成本展厅想要逆袭,关键在于避开那些“致命坑点”。只要绕开这3个坑,展厅效果直接翻倍,轻松实现低成本高质感!
1、盲目跟风,忽略展厅定位
很多人在设计低成本展厅时,看到网上炫酷、高级的展厅案例,就迫不及待地照搬照抄。比如看到科技感十足的全息投影展厅很火,也不管自己展厅的主题和受众,强行加入全息投影设备,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而且因为与展厅整体风格不搭,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逆袭秘诀:明确展厅定位是关键。在设计前,先思考展厅的主题、受众群体以及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如果是文化类展厅,更适合通过简约的展陈设计、巧妙的灯光搭配来突出文化底蕴;若是企业产品展厅,则要注重产品展示的功能性和互动性。根据定位来规划设计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把钱花在刀刃上。
2、过度堆砌元素,忽视空间规划
低成本展厅面积往往不大,但有些人总想着在有限空间里展示尽可能多的内容,于是大量堆砌展品、装饰元素。展柜一个挨着一个,墙面贴满宣传海报,通道狭窄拥挤,参观者走在里面,不仅视觉上感到杂乱无章,还会产生压抑感,体验极差。
逆袭秘诀:学会做“减法”,合理规划空间。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精简展品,挑选最具代表性的进行展示;在装饰元素上,选择1 - 2种风格统一的元素重复运用,增强整体感。同时,注重空间的留白和动线规划,宽敞流畅的通道、适当的空白区域,能让参观者的视线有落脚点,缓解视觉疲劳,提升空间的高级感。
3、为了节省成本,忽视材料品质
既然是低成本展厅,很多人就会在材料选择上一味追求低价,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比如使用廉价的PVC板材,表面粗糙,容易变形、褪色;选择劣质的灯光,光线刺眼不均匀。这些材料不仅影响展厅的视觉效果,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后期频繁维修更换,反而增加成本。
逆袭秘诀:平衡价格与品质,巧用平替材料。一些平价材料经过筛选,也能兼具质量与美观。低成本展厅想要逆袭,并非难事。避开盲目跟风、过度堆砌元素、忽视材料品质这3个坑,精准定位、合理规划空间、选择合适材料,就能用有限的预算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展厅。
深圳信可威20年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优质、优秀、性价比高、价格透明、靠谱、优惠便宜实惠最好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质量保障,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
很多内地企业一般倾向于在一线城市沿海地区(北上广深)选择展厅设计装修公司,对价格不在乎是因为对设计要求更高,装修档次更高,为什么他们倾向于选择深圳展厅装修,而不是当地的装饰装修公司,跟展厅的性质相关,毕竟一线城市的设计实力和材料比内地会更好,那既然选择深圳的公司做展厅装修工程,价格上是不是也会更贵。
在用户主权时代,展陈早已超越传统产品展示空间的功能,成为企业传递品牌理念、塑造品牌形象、与用户深度沟通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展陈设计存在诸多痛点:功能思维主导,缺乏情感连接;设计同质化严重,难以建立差异化认知;单向输出信息,难以产生价值共鸣。基于此,企业需以品牌思维为导向,通过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生态共建三大核心维度,使展陈空间实现从产品展示到价值传递、从空间经营到品牌生态构建的跨越。
还在为企业展厅的设计施工绞尽脑汁?快来抄作业啦,这些超赞的展厅案例,总有一款能戳中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智造园区展厅应运而生,为企业和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的平台。本文将详细介绍智造园区展厅的特色和优势。
在展厅设计的广阔天地里,每个品牌都在探寻独特的空间语言,以传递自身价值与温度。
校史馆是了解学校历史的窗口,珍藏着学校厚重的庄严和美丽的记忆。走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重温历史关键时刻,感受学校的变迁与发展。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都是历史的见证,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倾听、去理解。校史馆如同一本开启的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过去,珍惜现在并展望未来。
随着品牌的深入,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品牌形象建设,而展厅的出现也给企业增加更多展示形象的方式,利用一定的空间或者场所来建设自己的文化展厅。本文就企业做文化展厅设计的意义做5点意义阐述,希望想要做企业展厅可以参考下。
展示设计中有效地向参观者传递信息是一个重要要求,在以表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类展馆,意境营造能增强展示的人文气息,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展示的目的。
首组入口与序厅图,是 “品牌初印象” 的精准狙击。几何切割造型的入口,如 “科技芯片” 的抽象化,灯光勾勒轮廓强化未来感;序厅的环形穹顶、巨幅数字屏,将 “系统引领者” 的定位转化为沉浸式场景,让参观者踏入空间的瞬间,便被 “科技基因” 包围,完成 “品牌认知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