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公司一个多月,我跟进的项目经历了一次措手不及的转折。打磨一个多月的企业展厅方案,在甲方团队普遍认可后,却在总裁汇报环节被直接否决 ——“没顶层设计”“没体现企业特色”,简单的评价打开了无休止修改的闸门。
从展陈大纲到设计形式,团队进行了颠覆性调整。几轮沟通后,甲方反馈 “大内容逻辑没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缺少艺术性”“没记忆点”“不够有温度”。这些模糊的感受像一团迷雾,让项目进度彻底失去了可控性。团队开始疯狂找参考图、拼艺术装置,策划负责人也陷入迷茫:“艺术”“人文” 到底该怎么和产品、品牌拧成一股绳?
这不是我第一次掉进类似的陷阱。之前为一家旅游巨头做企业展厅时,项目条件堪称完美 —— 充足的面积、合理的空间格局、宽裕的预算。中标后,设计师主导方案呈现,改了无数版空间形式,几乎用尽了当时最前沿的新媒体互动技术,客户却始终觉得 “差点意思”。他们的质疑直戳要害:“这种形式换个企业也能用,看不出我们的特色。”
在大公司项目组里常感到一种无力 —— 能真正表达专业观点的机会不多,更难独立拿出一套成熟方案先说服内部团队,再带着底气对接甲方。偶尔会怀念之前的公司,那种允许策划师主导叙事逻辑的工作氛围,让方案总能沿着核心脉络生长”
作为一个从空间设计转型展陈策划的从业者,这两段经历让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展厅绝不是 “好看的会客厅” 或 “高级的产品橱窗”。它的本质是品牌的叙事空间,空间属性只是外壳,信息承载才是内核。这一点让它与室内设计有了本质区别 —— 室内设计追求 “舒服好看”,而展厅设计需要在空间里埋入一条清晰的 “信息动线”,让观者自然而然地读懂企业的品牌内核。
当项目再次陷入 “为形式而形式” 的修改漩涡时,我总会建议团队先停下来:回到内容,梳理叙事逻辑。设计史上 “内容决定形式” 的老话,在展厅设计里从来不是空谈。信息、载体与设计形式,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的铁三角。
一、内容梳理:先把 “故事骨架” 搭起来
做展陈策划,首先要像考古学家一样,把企业的核心信息层层剥离、有序串联。
从宏观背景切入: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区域战略有哪些?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塑造了企业的发展路径?比如一家新能源企业,不能只讲 “我们做电池”,而要先讲清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引出 “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承担的角色”。
接着锚定核心价值: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支撑它走下去的价值观有哪些?这些抽象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转化为具体的 “证据链”—— 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技术数量、员工行为准则,甚至是创始人的创业故事,都能让价值观变得可触可感。
再到产品与解决方案:哪些产品最能代表企业实力?它们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不能只罗列参数,要讲清楚 “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用户价值” 的链条。比如一款智能机床,要说明 “它的精度提升 30%,能帮零部件厂商减少多少废料成本,缩短多少生产周期”。
最后嵌入情感链接:技术背后有哪些研发故事?产品落地后收到过哪些用户反馈?这些细节能让企业从 “冰冷的商业体” 变成 “有温度的伙伴”。可以是研发团队熬夜攻关的照片,也可以是客户手写的感谢信,甚至是产品迭代过程中被淘汰的原型机。
把这些内容按 “递进” 或 “并列” 的逻辑串联,形成环环相扣的叙事链条,每个环节都指向同一个核心 —— 企业的品牌价值。这一步做扎实了,后续的空间设计才有 “灵魂”。
二、空间叙事:让内容在空间里 “活” 起来
梳理好内容逻辑后,就要把它 “植入” 空间,变成可体验的叙事场景。这需要策划师像导演一样,设计观者的 “参观剧本”。
动线设计要跟着叙事节奏走:比如讲述企业发展史,可以用 “时间轴动线”,从初创期的简陋办公室模型,走到成长期的关键里程碑展墙,再到未来布局的互动沙盘,让观者在行走中感受企业的成长脉络。如果要突出 “技术突破”,则可以用 “问题→探索→解决” 的递进式动线,先展示行业痛点,再呈现研发过程,最后让观者亲手操作产品原型。
展项形式要服务内容表达:不是所有展区都需要高科技。讲创始人初心,一个复刻的老书桌可能比全息投影更有力量;讲产品精度,一组对比显微镜(展示传统工艺与自家技术的差距)可能比数字屏幕更直观。新媒体互动要用在 “非它不可” 的地方 —— 比如展示复杂的系统解决方案时,用数字孪生技术让观者 “拆解” 产品内部结构;讲述用户分布时,用实时数据地图展示 “哪里有我们的产品,哪里就有被解决的需求”。
五感体验要强化记忆点:视觉上,用企业 VI 色的衍生色系营造统一调性,但在核心展区用对比色突出重点;听觉上,在历史展区配老厂区环境音,在未来展区用空灵的电子音效;触觉上,让观者能触摸产品的核心部件,感受材质的质感;嗅觉上让观者能对产品或空间氛围产生联想和记忆感......这些感官刺激不是为了 “炫技”,而是为了让内容在记忆里刻得更深。
三、汇报逻辑:用专业度掌握主动权
方案汇报不是 “展示成果”,而是 “传递信念”—— 让客户相信,我们给出的是基于专业判断的最优解。
PPT 要复刻展厅的叙事逻辑:封面直接点出展厅的核心主题和展览调性(比如 “妫河长歌—— 一条河与一座城的文明对话”配以“绿水青山”、水文化相关背景图);第一部分讲 “内容策划逻辑叙事”(即顶层设计及展厅的叙事依据),第二部分讲 “故事的主线是什么”(内容逻辑),第三部分讲 “怎么在空间里讲这个故事”(展项与动线设计),最后一部分讲 “这样做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品牌价值提升、受众转化等)。每一页 PPT 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叙事里起什么作用?”
提前预判并回应模糊需求:客户说 “要艺术性”,不要急着找艺术装置,而是追问 “您希望通过艺术感传递什么?是品牌的创新精神,还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如果是前者,可以在核心技术展区设计 “技术原理的艺术化装置”(比如用光影流动模拟电流路径);如果是后者,可以在材料展示区用博物馆级的展陈手法呈现产品部件的精密工艺。把 “感觉” 转化为 “具体解决方案”,才能避免被模糊需求牵着走。
展现超越客户的专业视野:客户可能只看到 “当下要展示什么”,我们要看到 “未来能延伸什么”。比如在方案里加入 “模块化展项设计” 的说明:“这个展区的展墙采用磁吸结构,未来产品迭代时,只需更换展板内容,无需重新施工,能节省 30% 的更新成本。” 这种 “比客户想更远” 的思考,最能体现策划的专业价值。
日本 GK 设计社长曾说:“伟大的展厅是让参观者成为企业故事的转述者。”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企业展厅不再是技术的秀场,而应成为品牌价值观的实体化表达。记住:所有打动人心的设计,首先都是打动人心的故事。
企业展厅的终极考验,不是 “做得有多好看”,而是 “说得有多透彻”—— 能否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清晰、深刻地记住企业的品牌内核。当内容逻辑足够扎实,空间形式足够精准,汇报时的专业底气足够充足,方案就不会再陷入 “无限修改” 的泥潭。
毕竟,好的展陈策划,从来不是 “满足客户的所有要求”,而是 “帮客户找到他真正需要的答案”。
军旅题材展厅作为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强军精神的重要载体,其设计需在历史真实性与展示创新性之间找到平衡,既让观众触摸历史温度,又能感受时代脉搏。以下从核心设计思路与典型亮点两方面展开分析。
随着2024年的尾声缓缓降临,回望这一年的文化与创新之旅,校史馆的设计领域无疑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对于每一位展厅从业人员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回顾与总结的时刻,更是汲取灵感、展望未来的宝贵契机。以下,就让我们一同揭开那些令人瞩目的校史馆设计亮点,为您的创意库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期,我司发现有些公司或个人向客户提供我司的成功案例,招揽业务,情况十分恶劣,给用户造成了误解,损害我司的利益。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深圳信可威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展览公司,凭借18年的市场经验,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
由深圳市政府主办,市贸促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金博会”)将于2022年1月7-9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本届金博会分为2大板块,涉及11个展览展示区域,参展单位机构共200多家,展区面积3万平方米,本届金博会,信可威作为深圳市龙岗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展会设计搭建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优质的展台搭建一站式服务(展位号:1A09),在此诚邀您莅临,共同体验本届深圳金博会盛宴。
2024年,深圳信可威风雨兼程,砥砺前行,2024年,深圳信可威全力以赴,再创辉煌,一次次的创新与突破,一次次的沉淀与淬炼,打造了很多经典而非凡的高科技展厅,现在,跟着深圳信可威一起回顾一下我们2024年的优秀作品吧
第43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于2019年3月18日-21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行,信可威(深圳)作为此次的那特参展的主要搭建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展览设计与搭建服务。
在城市的文化版图中,纪念馆宛如一座座闪耀的精神灯塔,静静伫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传递着深沉的人文情怀。而做好纪念馆陈列设计,便是点亮这灯塔的关键之举,它关乎着能否精准地将历史故事与精神内涵呈现给每一位参观者。作为专业的展厅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公司,深耕于多媒体解决方案领域,我们深知其中的门道,接下来就为您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