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公司一个多月,我跟进的项目经历了一次措手不及的转折。打磨一个多月的企业展厅方案,在甲方团队普遍认可后,却在总裁汇报环节被直接否决 ——“没顶层设计”“没体现企业特色”,简单的评价打开了无休止修改的闸门。
从展陈大纲到设计形式,团队进行了颠覆性调整。几轮沟通后,甲方反馈 “大内容逻辑没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缺少艺术性”“没记忆点”“不够有温度”。这些模糊的感受像一团迷雾,让项目进度彻底失去了可控性。团队开始疯狂找参考图、拼艺术装置,策划负责人也陷入迷茫:“艺术”“人文” 到底该怎么和产品、品牌拧成一股绳?
这不是我第一次掉进类似的陷阱。之前为一家旅游巨头做企业展厅时,项目条件堪称完美 —— 充足的面积、合理的空间格局、宽裕的预算。中标后,设计师主导方案呈现,改了无数版空间形式,几乎用尽了当时最前沿的新媒体互动技术,客户却始终觉得 “差点意思”。他们的质疑直戳要害:“这种形式换个企业也能用,看不出我们的特色。”
在大公司项目组里常感到一种无力 —— 能真正表达专业观点的机会不多,更难独立拿出一套成熟方案先说服内部团队,再带着底气对接甲方。偶尔会怀念之前的公司,那种允许策划师主导叙事逻辑的工作氛围,让方案总能沿着核心脉络生长”
作为一个从空间设计转型展陈策划的从业者,这两段经历让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展厅绝不是 “好看的会客厅” 或 “高级的产品橱窗”。它的本质是品牌的叙事空间,空间属性只是外壳,信息承载才是内核。这一点让它与室内设计有了本质区别 —— 室内设计追求 “舒服好看”,而展厅设计需要在空间里埋入一条清晰的 “信息动线”,让观者自然而然地读懂企业的品牌内核。
当项目再次陷入 “为形式而形式” 的修改漩涡时,我总会建议团队先停下来:回到内容,梳理叙事逻辑。设计史上 “内容决定形式” 的老话,在展厅设计里从来不是空谈。信息、载体与设计形式,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的铁三角。
一、内容梳理:先把 “故事骨架” 搭起来
做展陈策划,首先要像考古学家一样,把企业的核心信息层层剥离、有序串联。
从宏观背景切入: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区域战略有哪些?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塑造了企业的发展路径?比如一家新能源企业,不能只讲 “我们做电池”,而要先讲清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引出 “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承担的角色”。
接着锚定核心价值: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支撑它走下去的价值观有哪些?这些抽象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转化为具体的 “证据链”—— 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技术数量、员工行为准则,甚至是创始人的创业故事,都能让价值观变得可触可感。
再到产品与解决方案:哪些产品最能代表企业实力?它们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不能只罗列参数,要讲清楚 “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用户价值” 的链条。比如一款智能机床,要说明 “它的精度提升 30%,能帮零部件厂商减少多少废料成本,缩短多少生产周期”。
最后嵌入情感链接:技术背后有哪些研发故事?产品落地后收到过哪些用户反馈?这些细节能让企业从 “冰冷的商业体” 变成 “有温度的伙伴”。可以是研发团队熬夜攻关的照片,也可以是客户手写的感谢信,甚至是产品迭代过程中被淘汰的原型机。
把这些内容按 “递进” 或 “并列” 的逻辑串联,形成环环相扣的叙事链条,每个环节都指向同一个核心 —— 企业的品牌价值。这一步做扎实了,后续的空间设计才有 “灵魂”。
二、空间叙事:让内容在空间里 “活” 起来
梳理好内容逻辑后,就要把它 “植入” 空间,变成可体验的叙事场景。这需要策划师像导演一样,设计观者的 “参观剧本”。
动线设计要跟着叙事节奏走:比如讲述企业发展史,可以用 “时间轴动线”,从初创期的简陋办公室模型,走到成长期的关键里程碑展墙,再到未来布局的互动沙盘,让观者在行走中感受企业的成长脉络。如果要突出 “技术突破”,则可以用 “问题→探索→解决” 的递进式动线,先展示行业痛点,再呈现研发过程,最后让观者亲手操作产品原型。
展项形式要服务内容表达:不是所有展区都需要高科技。讲创始人初心,一个复刻的老书桌可能比全息投影更有力量;讲产品精度,一组对比显微镜(展示传统工艺与自家技术的差距)可能比数字屏幕更直观。新媒体互动要用在 “非它不可” 的地方 —— 比如展示复杂的系统解决方案时,用数字孪生技术让观者 “拆解” 产品内部结构;讲述用户分布时,用实时数据地图展示 “哪里有我们的产品,哪里就有被解决的需求”。
五感体验要强化记忆点:视觉上,用企业 VI 色的衍生色系营造统一调性,但在核心展区用对比色突出重点;听觉上,在历史展区配老厂区环境音,在未来展区用空灵的电子音效;触觉上,让观者能触摸产品的核心部件,感受材质的质感;嗅觉上让观者能对产品或空间氛围产生联想和记忆感......这些感官刺激不是为了 “炫技”,而是为了让内容在记忆里刻得更深。
三、汇报逻辑:用专业度掌握主动权
方案汇报不是 “展示成果”,而是 “传递信念”—— 让客户相信,我们给出的是基于专业判断的最优解。
PPT 要复刻展厅的叙事逻辑:封面直接点出展厅的核心主题和展览调性(比如 “妫河长歌—— 一条河与一座城的文明对话”配以“绿水青山”、水文化相关背景图);第一部分讲 “内容策划逻辑叙事”(即顶层设计及展厅的叙事依据),第二部分讲 “故事的主线是什么”(内容逻辑),第三部分讲 “怎么在空间里讲这个故事”(展项与动线设计),最后一部分讲 “这样做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品牌价值提升、受众转化等)。每一页 PPT 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叙事里起什么作用?”
提前预判并回应模糊需求:客户说 “要艺术性”,不要急着找艺术装置,而是追问 “您希望通过艺术感传递什么?是品牌的创新精神,还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如果是前者,可以在核心技术展区设计 “技术原理的艺术化装置”(比如用光影流动模拟电流路径);如果是后者,可以在材料展示区用博物馆级的展陈手法呈现产品部件的精密工艺。把 “感觉” 转化为 “具体解决方案”,才能避免被模糊需求牵着走。
展现超越客户的专业视野:客户可能只看到 “当下要展示什么”,我们要看到 “未来能延伸什么”。比如在方案里加入 “模块化展项设计” 的说明:“这个展区的展墙采用磁吸结构,未来产品迭代时,只需更换展板内容,无需重新施工,能节省 30% 的更新成本。” 这种 “比客户想更远” 的思考,最能体现策划的专业价值。
日本 GK 设计社长曾说:“伟大的展厅是让参观者成为企业故事的转述者。”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企业展厅不再是技术的秀场,而应成为品牌价值观的实体化表达。记住:所有打动人心的设计,首先都是打动人心的故事。
企业展厅的终极考验,不是 “做得有多好看”,而是 “说得有多透彻”—— 能否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清晰、深刻地记住企业的品牌内核。当内容逻辑足够扎实,空间形式足够精准,汇报时的专业底气足够充足,方案就不会再陷入 “无限修改” 的泥潭。
毕竟,好的展陈策划,从来不是 “满足客户的所有要求”,而是 “帮客户找到他真正需要的答案”。

恭喜我司中标获得“X集团1000多平方米的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项目,感谢公司全体同仁的付出与努力。

“红色七月”是主题党建月活动,信可威为中子源提供‘主题党建月活动’专业的空间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项目方案根据中子源(CSNS)的此次活动的服务属性,以企业文化为主题,颜色上为灰色、红色、金色为主,直观、简洁、大方色调相互融合。本次改造完美的将空间处理的更加具备展示性、功能性、实用性与教育性,提升了中子源党建活动服务创新体验,让活动更具有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展览体验的日益追求,2025年世博会的展厅设计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展厅不仅是展示产品与文化的空间,更是连接科技、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沉浸式体验场域。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展厅设计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

道恩集团始建于1991年,是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道恩股份(股票代码:002838)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集团拥有专利2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60余项,2024年营收超300亿元,综合实力强劲,行业地位突出,核心产品产能熔喷料全球第1、TPV全球第2、HNBR全球第3,是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展馆展厅作为企业、机构或组织展示自身形象、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观众的体验和对展示内容的理解。专业的展馆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专业的团队和创新的理念,在这个领域展现出诸多显著的优势。

今日大年初九,信可威已正式开工啦!开工大吉!2021,新年新气象,信可威作为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展厅设计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为各大新老客户提供最专业优质的展厅设计装修服务

2025年,多媒体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展厅设计!AI生成内容(AIGC)、实时渲染、元宇宙交互、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正在为展厅注入全新的生命力。5G+边缘计算的普及,更让实时互动毫无延迟,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与展厅内容深度连接。 这些技术不仅让展厅更具科技感,还彻底改变了观众的体验方式——从“看展览”到“玩展览”,从“单向接收”到“双向互动”。

随着2024年的尾声缓缓降临,回望这一年的文化与创新之旅,校史馆的设计领域无疑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对于每一位展厅从业人员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回顾与总结的时刻,更是汲取灵感、展望未来的宝贵契机。以下,就让我们一同揭开那些令人瞩目的校史馆设计亮点,为您的创意库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此2022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现将五一节放假安排有关事宜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