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9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中华慈善博物馆一直以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为使命,为打造成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经过150天的改造升级,中华慈善博物馆总面积700平方米的两个临时展厅基础装修工程昨天竣工。
中华慈善博物馆
中华慈善博物馆(简称慈博馆)馆内分慈善思想、慈善历程、慈善组织等六个展区。此次升级改造的两个临时展厅位于慈博馆二楼,总投资近120万元。征集陈列部主任程伟介绍,改造方案对两个临展厅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分为器物厅和书画厅。
据了解,自本月15日起,“江海·新象”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学术邀请展将正式与市民见面。此后,慈博馆将陆续推出第27届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暨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展、2021年南通书画名家作品迎春邀请展等一系列临时展览。此外,依托今年征集的抗击疫情见证物和馆藏文物,还将推出相关原创展览。

将某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展厅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当地游客的注意,同时为了让市民游客详细了解地方特色的相关信息,近日,澄海区设置了首家澄海狮头鹅文化展厅,并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美术云展厅是为了让那些不能实地参观和欣赏的用户准备的,尤其是想要了解和鉴赏的大师级作品,近日,为丰富市民精神文明生活,满足广大市民美术鉴赏学习需求,德州市美术馆上线经典美术云展厅栏目。经典美术云展厅将积极探索利用线上文化资源优势,收集展出一批经典美术作品,逐一讲解经典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满足广大市民对美术鉴赏的需求,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线上学习平台。

近日,记录东营通信电信事业发展史的东营邮电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由东营联通筹建,这也标志着东营人有了自己的邮电博物馆。

由于疫情的到来,很多展览性场所不能线下参观,进而推出线上全景浏览,尤其是大型的博物馆、艺术馆等,近来疫情期间景宁县畲族博物馆“闭馆不断网”,升级打造“畲族博物馆网上展厅”,市民不用出门就能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直接刷展。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严格控制自己的出行,为了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扩大基地影响力,金沙县税务局在实体展厅的基础上搭建了VR展厅,全景化呈现线下基地实景,全方位打造信息化、无纸化、交互化税收普法新模式,为广大群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

近日,国家大剧院启动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项“新技术”入驻文博领域,助力文化传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720度观览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馆圈人气最高的创意美学展厅21例,是一些具有创新和独特美学理念的展厅。这些展厅不仅在视觉上引人入胜,同时也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和互动。通过巧妙的装置、互动技术和空间设计,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和沉浸式体验。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创意美学的魅力,也为展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城市展览馆作为“城市会客厅”,通过特殊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发展经历、建设成就和未来憧憬。而精准脱贫展览馆可以了解到慈善助力构建美好生活和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及给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一览当地扶贫攻坚工作的奋斗历程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