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曾深陷 “品牌失语” 困境的瑞邦而言,其展厅升级项目给出了更具战略意义的答案 —— 展厅被重新定义为品牌战略沟通的核心载体,是将企业隐形技术实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信任价值的关键场域。这不仅是空间形态的改造,更是以沉浸式体验为媒介,推动瑞邦品牌身份从“设备供应商”向“技术引擎”完成战略性跃升的核心举措。

优秀的展厅设计绝非简单的空间填充和内容罗列。它更像一部交响乐、一篇起承转合的章回体小说,或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而观众的步伐,便是演奏这首交响乐的指挥棒,翻阅这本书的手指,观看这部电影的进度条。

不少企业花大价钱做了企业文化展厅,结果成了尴尬角落:客户来访时匆匆绕一圈,员工路过从不驻足,新员工培训也只是走个过场。问题不是设计不高端,而是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核心——展厅不是展品仓库,也不是技术秀场,而是要让观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的文化载体。

走进任何一家企业,最先向你“自我介绍”的往往不是前台,而是那面静默矗立的文化墙。但令人遗憾的是,85%的企业文化墙仍停留在“企业简介+领导照片+口号标语”的原始阶段。当海尔集团用文化兼并企业、小米以产品博物馆讲述创新史诗时,你的墙面是否还在用上个世纪的表达方式?真正的文化墙应该是企业精神的“全息投影”,是价值观的“增强现实体验馆”,更是员工与访客的“情感连接器”。

以“科技感+舒适”为设计关键词,通过视觉、动线、材质与灯光的深度协同,呈现一个融合企业精神、产品展示与未来愿景的复合型展陈空间。

当人们走进一个展厅,究竟是在看陈列的展品,还是在感受背后涌动的品牌生命力?在信可威看来,优秀的展厅从不是简单的“物品摆放空间”,而是承载品牌基因、传递核心价值的 “沉浸式叙事场”。多年来,信可威以“设计为桥,科技为 翼”,为近千家企业打造了兼具美学质感与商业价值的展厅空间,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品牌与观众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