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馆】上海通志展示馆
上海通志馆是全国最早的方志馆之一,成立于1996年,是隶属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包括地情资料收藏、地情成果展示、地情理论研究、地情普及交流、编辑出版《上海滩》杂志等。
上海通志展示馆作为上海图书馆东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将与上图东馆整体一起开馆,其中95%以上空间都将对公众开放。该馆位于上图东馆四楼西北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特色馆藏包括全国省市县三级志书、年鉴和各类长三角地区地情资料。
上海通志馆动迁安置场馆设计图
为打造专业图书馆、专业展示馆、开发利用馆、学习教育馆、人才培养馆“五馆合一”的新型通志馆,上海通志展示馆对应划分了地情阅览室、地情展示厅、地情体验厅、多功能厅、研讨室等五大功能区域。
1、地情阅览室提供纸质和数字化地情文献的查阅服务,通过“互联网+”、智慧阅读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丰富和便利地情文献的检索、阅读与获取,从而建设一个“数字地情中心”;同时配合书架上的特色主题文献,以书刊为主要“展品”,辅以多媒体展项,打造“上海地情文献展”。这一区域还设有口述访谈室,收集口述地情资料,延续城市记忆。
2、地情展示厅将构建新型上海地情文化展示载体,基于多媒体可移动展示设备平台,搭载不同类型、主题、内容展览,以及配套讲座活动等,吸引观众常来常往、常看常新。
3、地情体验厅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打造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史志地情文化“第二课堂”与“创客空间”,配有地情虚拟游览设备,足不出馆即可纵览上海城市地标。
4、多功能厅通过拼接舞台、活动看台等可移动、折叠的基础设施,结合相关设备,满足方志编纂培训、动态地情讲座、方志文化论坛及展览延伸、影音放映、小型演出等多重功能需求。
5、研讨室则面向专业团体实行预约式开放,促进专业研究与人才培养。
即将开放的上海通志展示馆以“上海地情中心”为建设目标,希望全世界能从这里了解上海、热爱上海;编写“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的初衷,正是将厚重地方志转化成耐读故事,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这座伟大城市,两者一脉相承。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为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启“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在古劳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大埠村乡村振兴小型展厅作为该镇首个村级展厅于近期建成并开放。展厅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用图文、影音方式,通过“大埠由来”“大埠现状”“大埠未来”等主题区域,介绍了大埠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乡村振兴成果。
近日,官渡区吴井街道纪工委组织东郊路社区全体党员,依托“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云上数字展厅”参观了“移动式”警示教育基地,开启“云端”警示教育新模式。
自2012年始竹溪县以“立家规、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为主题,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以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文明为出发点,持续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竹溪县于2016年,在县文化馆创建了家风文化展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为创新开展养老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居家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11月3日,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入驻沈阳,东北首个居家养老展厅同步在沈落成并投入使用,位于皇姑区平安财富中心5楼的居家养老展厅看到,展厅分为活力年华、精彩暮年、品质养老、尊严晚年四个主题区域,展厅以沉浸式体验,向参观者呈现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10月27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举行。
从浙江省博物馆获悉,浙江省博物馆将于3月26日(本周四)起逐步恢复对外开放,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
历史文化展示馆是这样一所回望历史的场所,能够促进参观者体验到历史的文化魅力,感受到历史的进步和对未来的憧憬,给予参观者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更好保留烟台历史的文脉基因,传承所城特色民俗文化,2022年1月11日,奇山所历史文化展示馆应运而生。
地震科普展厅,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展示地震发生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让人们了解地震的危害性。3月25日上午,河北省地震局科技展厅开放仪式在河北省地震局机关办公楼一楼举行。首批参观展厅的石家庄市槐北路小学四年级的十余名学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入展厅。通过讲解,学生们了解了地震形成的原因、类别和危害,还通过融屏、VR等方式体验搭建抗震房屋、观察地球内部构造等。
由青白江国际木材交易中心创建的四川首个木文化展示厅在2019年9月23日建成开馆,展厅位于青白江区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综合办事大厅二楼,占地面积2232平方米,总投资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