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厅是一种宣传教育平台,旨在向大众普及各类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建设科普展厅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社会进步。5月13日,全新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普展厅在第六届公众科学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展厅位于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综合办公楼二楼,面积约为885平方米,是一个集展示、科普、互动等功能于一体大科学装置展示平台。
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普展厅
该科普展厅全面展现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历程,详细介绍了加速器、靶站与谱仪等设备与技术,从而为公众全面展示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意义,以及大科学装置的运行原理。同时以BNCT项目(硼中子俘获治疗仪)为例,凸现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在科技合作与产业化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这一科普展厅以简约大气的蓝白配色为主调,结合等比例缩小的设备模型,以及全息投影、光子膜投影技术等方式,为科普增添乐趣,吸引不少公众驻足参观学习。
网上成果展或称为网上成果展厅,线上成果馆,线上展厅,一般是通过网络手段,全要素呈现,重点突出展示当地某项政策下所取得的成就成果及社会经验,从贵州省生态移民局获悉,贵州“两个移民”工作网上成果馆建设完成。成果馆收集了大量工作资料,全面总结和展示了贵州“两个移民”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为汇聚推进“两个移民”与“四化”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力量,形成高质量推进生态移民工作的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月1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承办的广东网上红色展馆入驻两个红色展馆——中山市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
主题展厅一般是根据某个主题性质的内容来设计的,近日,廊坊市档案馆新馆落成及“廊坊印记”展厅开放仪式举行。“廊坊印迹”展厅位于廊坊市档案馆新馆内,占地205平方米。展厅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廊坊百年来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建设项目上的智慧工地展厅,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工艺化管控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近日,梁平区都梁大剧院建设项目智慧展厅正式投用。
齐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篇章,孕育了独特的齐文化。如今,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依托,齐文化博物馆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将我们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齐国八百年的兴衰变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这无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而非遗文化展厅的出现,尽显文化记忆、魅力无穷。近年来,玉林村村以古蚝油为主题,烹饪蚝油,举办文化节,生动有趣地促进了村民的参与,创造了当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蚝油已被成功批准为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9个多月的闭馆改造,位于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内的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完成了全面升级,于8月18日重新回归,进行开馆试运营。
作为一座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的红色文化展厅,“红路展厅”位于古田服务区B区,依托红色古田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于2018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22年,古田服务区开展提升改造,在完善好星级式服务、公园式环境的基础上,引进“闽菜馆”“福建特色小吃”“VR体验馆”等业态档口入驻,使司乘人员沉浸式感受古田服务区浓郁的“烟火气”;同时,新建“海丝高速党群服务中心”和“军人驿站”,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文化等多元化服务,促进地方社会发展。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家风家训馆作为传承家风家训的载体,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3月20日,十三陵镇万娘坟村“家风家训馆”正式开馆,这也是昌平区首家村级“家风家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