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昌平区首家村级“家风家训馆”正式开馆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家风家训馆作为传承家风家训的载体,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3月20日,十三陵镇万娘坟村“家风家训馆”正式开馆,这也是昌平区首家村级“家风家训馆”。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2022年十三陵镇在全镇40个村(居)开展了村级红色家谱编撰活动,大力挖掘镇域内红色家风故事与先进典型事迹。2023年,十三陵镇策划推出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分享家风家训、讲述红色故事,让文明家风更加深入人心。在同年年底,十三陵镇还以万娘坟村为试点,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广泛收集、重点记录等方式,推动首家村级“家风家训馆”建成落地,让优良家风扎根基层,引领文明乡村新风尚。
走进馆中,暖黄的色调营造出温馨的氛围。馆内展览围绕《家之规》《家之志》《家之暖》《家之梦》等四个篇章徐徐展开。室内墙壁上展陈着村内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家规选登以及邻里乡亲互助互爱的暖心事,其中既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奋勇争先的模范典型,也有扎根基层的优秀代表、和睦友邻的榜样人物,充分展现出村内亲仁善邻、自强不息、爱国爱家的良好风尚。馆内还展出了万娘坟村编撰的家谱,充分展示了村中优良的家规、家训,并为村内评选出的文明家庭制作了照片,让参观人群能够一睹文明家庭的风采。
接下来,十三陵镇将持续推动村级“家风家训馆”建设,通过聆听家风故事、学习先进事迹、推广文明家庭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积极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共同绘就家风晴朗、民风淳朴的美丽画卷。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中山大学校史馆选址格兰堂这栋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红砖建筑,是对历史建筑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再利用。古朴典雅庄重的红砖建筑外观,本身就承载着中山大学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改造为校史馆,在设计构思上,是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以一种全新的功能延续其生命,同时也为校史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天然契合的空间载体。
企业展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截体,其核心功能是展览、宣传、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甘肃一建企业展厅是在建司70周年之际,以此为礼,向社会各界、全司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职工展示企业风采、体现企业文化、彰显企业精神的文化空间。根据建筑空间共分为“企业历程”“历届领导”“精品工程”“业务分布”“四代建筑”“六大经济板块”“品牌建筑”“智慧一建”“企业荣誉”“企业文化”十大展示单元。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不仅需要展现历史的厚重感,还需通过空间、视觉和体验的多维度融合,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无限的文化魅力。长城博物馆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完美诠释了博物馆设计的“三部曲”:策划、设计与实施。本文将以长城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这三个步骤,打造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文化展示空间。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0月27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举行。
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公安分局获悉,全市首个公安机关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教育展示厅日前在南浔启用。
201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建成了“中国稻米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家稻米博物馆,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了解稻米历史和稻米科技知识。
开展廉政教育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环,而廉政教育展厅中心的出现,是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是广大群众培养廉洁意识、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场所,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全区第22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期间,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参观市廉政教育中心,市纪委监委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哈密市纪委监委网站和“哈密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上分别推出线上VR虚拟展厅,方便广大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切实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
11月24日上午,位于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的“智能制造物联网”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是由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与上海浦东智能制造协会携手打造的智能制造物联网联合演示中心,将通过远程互联及现场接入的形式,提供不同技术、标准和品牌的机器、终端设备、软件与通用机械技术接口(umati)连接的展示平台,展示最前沿的工业数字化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