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社会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开掘历史文化宝库,展现中华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日渐成为共识。与此同时,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越来越频繁地与应用终端结合,带来诸多文化新业态。在这双重趋势带动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成为热点。
作为数字平台,多年来我们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数字化工作,在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的合作中,在数字长城、数字中轴线等开发与展陈中,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为大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也为文博数字化、文旅行业创新开辟空间。
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转译,诠释“何以中国”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陈,有赖技术和创意的双向奔赴。要想让观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需要全真互联的技术储备,也需要革故鼎新的文化感知,从而转译好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国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有幸参与到四川广汉三星堆的数字化呈现中来。3D文物展示、纹样与工艺解析、发掘坑介绍、互动探索,我们通过屏端的知识服务方式,拉近三星堆文明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背后是一次次的学习吸收——深入三星堆文物宝库,理解历史内涵,精心选取最能代表三星堆特色又能回应观众关切的文物内容;也是一次次的提炼转译——找到数字化呈现的切入口,找到古蜀文明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进行深入浅出、“触手可及”的视觉呈现。未来还将通过三星堆专属数智人、文物增强现实互动、虚拟博物馆等,提供更多虚实结合的参观体验。
三星堆文物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距离当下人们的生活较远。为了让当代人走近甲骨文,我们运用光照变换矩阵和微痕增强技术,人机协同生成甲骨实物的全信息数据模型,并通过字形匹配算法,推动甲骨文的高效查找与破译。同时,在“了不起的甲骨文”平台,我们采用象形造字、数字刻骨等互动体验让甲骨文成功出圈,公众可以在趣味活动中了解甲骨文及汉字演变,领略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追求文化景观的美感塑造,呈现“如画光影”
从视觉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别有一番美感,这种美感体现在严谨的秩序、动人的韵律、苍劲的线条里,也体现在古典建筑的一砖一瓦、服饰纹样的精雕细琢里。近年来蔚为大观的国风国潮,就胜在用恰当的视觉元素巧妙传达中华美学意蕴。
传统文化的数字展陈也要通过艺术解析与沉浸式再现,把这种美感传达出来。我们的“云游长城”项目通过照片扫描建模技术,实现对喜峰口长城的毫米级测量,拍摄约5万张高清图片,生成超10亿面片的数字模型,实现高精度复刻。我们还参考当地县志中的植物图鉴,利用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种”了20万棵树,重现当地自然地理的植被景观。运用全局动态光照、计算机模拟物理大气系统、虚拟几何体和多象限贴图等技术,数字长城实现了季节、晨昏和天气的变化,让人们实时感受长城上的光影婆娑。
“数字中轴·小宇宙”
除了光影之美,我们也致力于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人文之美。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映衬出中华文化的秩序感、平衡感,凝结着“中和”的哲学意涵。北京中轴线数字化成果“云上中轴”,不仅高仿真还原万宁桥、景山、正阳门等地标,而且融入历史时空中的市井烟火。“行走”于这样的中轴线,你耳边听到的是应时响起的暮鼓晨钟,是正阳门下的商贩叫卖,是戏楼里传出的京腔京韵,那一刻会对历史照进现实有更深体悟。
满足文化接受的个性需求,增强“沉浸体验”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展活动越来越呈现线下与线上、真实与虚拟、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交织的趋势。数字展陈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云游敦煌”上,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壁画的方式,既可以按照朝代来参观,也可以由不同的壁画主题进入,甚至可以按照颜色来检索。松绿、空青、钴蓝等颜色连缀起当时印染手工业与美术发展图景,为人们揭示壁画艺术的丰富内涵。
在数字场景中激活中华文化瑰宝,我们希望达到“人在画中游”的效果,让用户在指尖游览文化遗产时,仿佛在看电影、玩游戏一样,有贯穿始终的完整体验。对文化遗产“仰之弥高”可能引发敬意,不过也容易产生距离感,而影视与游戏的互动性、趣味性可以拉近人们与文化遗产的距离。在数字敦煌沉浸展上,观众可以佩戴虚拟现实设备,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飞跃云端奏响天籁之音,还有机会录制一段虚拟拍摄纪念视频。希望这种新颖的形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敦煌。
云游敦煌
这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给文化产业深度数字化进一步开辟了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秉持科技向善的初心,校准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做好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连接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让历史文化更好滋养当代生活。
文章作者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宣传教育展馆一般面向全社会和公众开放,重点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进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同时还承担着与其他部门开展业务交流,以及发挥着对外展示宣传窗口的作用,是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阵地,是培训技能的重要实践场所。今日,新建设的潍坊市人民防控宣传教育馆位于潍坊市奎文区风筝广场负一层, 是一间充满了科技与创新的科普馆,正式开始试运营,该宣教馆由潍坊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投资2700万元建设,仅主体建筑面积就有2819平方米,布展面积达1842平方米。
近日,记者从举水乡获悉,浙江庆元月山春晚展览馆动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月山村原创意园区块,以月山春晚为主题,利用月山春晚的深厚渊源和丰富内容,以及在中国乡村春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月山春晚文化新阵地。馆内聚焦月山春晚40周年的历史变化,以月山村春晚老物件、老照片为布展,利用现代技术展示春晚印象,使游客深入了解月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
打造不闭馆的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展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数字展馆正式上线,即日起,观众登录武汉革命博物馆官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走过的伟大足迹。
档案是光辉岁月的见证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位于九江市档案馆一楼的“档案见证历史”展厅将于近期向社会开放。据了解,“档案见证历史”展厅分何为档案、档案机构、档案工作、图说九江四个部分,着重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从不同侧面展示九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风貌。
大学博物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中枢,既是学术传统的物质载体,更是大学精神的可视化表达。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显示,全球87%的顶尖大学均设有特色博物馆,其建设水平与大学文化软实力呈显著正相关。中山大学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历经百年积淀形成的博物馆体系,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更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育人平台。
虚拟展厅是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建模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图片展示与一般的视频浏览,带给观看者的是一个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环境,一种足不出户便如同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前与全国十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动,推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专题展览——“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此次展览採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了线上虚拟展厅,让身处各地的观众在“云端”即可观展。
党建展厅是展厅设计中最具有特色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党建展厅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的多重支持下,全国各大学都加快了建设步伐。为进一步凝练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建特色成果,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学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12月20日,“百年奋斗路 起航新征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智慧党建展厅(党员活动室)、民主党派之家启用仪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11楼举行。
“政税企”党建展厅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政税企共同展现风采,成为党建共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也让政府、税务、企业都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党建共同体当中,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提升。7月19日,梅县区首个税企党建共建展厅在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启用,该展厅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主题,集党史、党建、廉政等内容板块于一体。
由原衙前镇政府旧址老建筑改造,于今年9月完工,包括石雕文化园、度量衡展示厅、历代瓷标展示厅、萧绍契约展示厅等“一园三厅”,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示了萧绍地区传统石雕文化、契约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萧山地区经济贸易、社会生活的悠久历史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