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首个数字化航天科普展厅建成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对航天知识的兴趣日益浓厚。数字化航天科普展厅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科普模式的局限性,为公众提供一个全新的、沉浸式的航天知识学习体验。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人类首次月背采样的壮举之际,日前,“到了人类从未去过的地方”——数字化航天科普展厅开馆仪式在湖南省邵阳市成功举办。
全国首个月球背面实景模拟
邵阳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之一,邵阳市科技馆数字化航天科普展厅系全国首个数字化航天科普展厅,展厅以“到了人类从未去过的地方”为主题,从空间结构、色彩体系、平面视觉等方面,运用国际一流的美学语言和人机交互技术,融合数字艺术、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开创性地构建出了具备交互性、沉浸感、科技感、未来感的超现实艺术空间,突破了传统展厅对物理空间的依赖,让观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对探索宇宙有更真切的参与感,打造了一个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现代化航天科普展厅,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直接面向国家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更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展厅由“启程”、“探索”、“航行”、“着陆”4个单元及 13个内容组成,按照“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步步为景”的设计原则,涵盖“全国首个月球背面实景模拟”、“全国首个太空对地拍摄实时画面”等板块,带领观众全感官体验航天科技与文化的盛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市场的不断改进,工程体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工地环境更为复杂,对施工记忆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及BIM等各种技术因素对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智慧工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建起一座党建智慧展厅,为建设工地上的党员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场地。
博物馆界的经典作品,设计以“文化为核、科技为翼、体验为本”,既尊重历史文脉,又拥抱现代技术,通过空间、视觉与叙事的多元整合,而大放异彩。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吸引力,屡获各种设计奖。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各地建设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非遗展厅不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近日,玉树州文化馆举行玉树非遗展厅揭牌仪式,打造玉树非遗展厅的目的不仅是为社会各界提供一扇了解玉树非遗窗口、借此提升全民保护传承玉树非遗意识。同时也是为了践行实验区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从而达到实验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
科技馆利用节假日策划开展新颖、有趣、活泼、参与强的主题性科普教育活动,对科技馆有拓展展教内容、丰富科教形式的作用,今天上午,湖州市眼健康科普展厅在科技馆正式启动,展厅设计以“睛”彩“视”界,呵护未来为主题,坚持以政府政策为主导、部门联动、多元参与、务实开展各类眼健康宣传工作。
为加强党建引领,践行“三能”要求,凝聚精神力量,深化全警教育,永葆党的先进性、人民警察政治本色,建设公安三能展厅让“三能”成为全警可参照、可学习的现实案例,并鼓励全警人人成为“三能”的践行者、代言人,近日,淳安县公安局更是把“三能”重要指示作为对民警进行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常悟常新,设立践行“三能”展示厅,用视频、图片、实物等,全面生动呈现“三能”重要指示从诞生、发展到传承的历史脉络和生动实践。
去年7月,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出台的时候很多人还分不清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弄懂这些垃圾的分类,也成为让人们头疼的一大难题。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有些地方会有相应的办法,比如垃圾分类宣教展示馆,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打造了湖州首家乡镇垃圾分类宣教展示馆。
7月28日上午,全新升级的“绿水青山幸福电”企业综合展厅正式开馆。该展厅位于国网文成县供电公司一楼,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手段,以沉浸式、多感官互动的体验方式集中展示了该公司以富民电、清洁电、坚强电、安全电、智慧电、能效电六大民生工程为建设路径的发展脉络,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幸福电”新型电力系统的生态县域样板。
围绕“自强崛起之路”这一主题,讲述上海船舶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每个单元根据策划文本提取出相应船舶元素,是本展的主基调。
随着vr技术的流行,vr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VR博物馆就是VR虚拟展厅的一种应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馆VR数字展厅制作完成,实现了县级博物馆服务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新技术提供了VR视觉畅游博物馆的新模式,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