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年兵法的璀璨再现
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那苍翠的西南麓,静默地躺着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雀山汉墓。这不仅是一片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地,更是一处闪耀着中华古代智慧光芒的宝地。1972年4月,随着两座古墓的发掘,一段尘封的历史被缓缓揭开,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兵学研究的漫漫长路。
2、古墓惊现,兵法重现
银雀山汉墓,开凿于坚硬的岩石之上,长方形竖穴,一椁一棺,结构严谨。椁内巧妙设计的隔板,一侧安放棺木,一侧作为边厢,边厢内则藏着随葬的器物。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器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宝藏——竹简。这些竹简上,记载着中国古代四大兵法之一的《孙子兵法》,以及失传了千余年的《孙膑兵法》,还有《六韬》《尉缭子》等先秦古籍,仿佛是一部部穿越时空的宝典,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智谋频出的时代。特别是《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不仅填补了兵学研究的一大空白,更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是否为一人的千古谜团。原来,孙武与孙膑,两位军事家的智慧,分别凝聚在这两部兵书中,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的发现,则是另一大惊喜,作为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它为研究汉初的天文历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基本陈列
便是基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而建立的。它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博物馆以汉墓、竹简、兵法三大主题为核心,精心设计了“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回望银雀”七大展厅,带领观众深入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题雕塑。青铜铸就的浮雕,生动展现了银雀山的形貌与竹简兵书的出土场景,而圆雕则是军事家孙武、孙膑的英姿,他们分立两侧,仿佛正引领着后人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一段段文字诉说着临沂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无疑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它见证了兵家经典的不朽,也彰显了齐鲁兵学的源远流长。
4、雀鸣天下,兵学之光
“雀鸣天下”展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展览,再现了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的震撼场景。4974枚竹简,每一枚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的发现,不仅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突破,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武经冠冕”展厅,则是对《孙子兵法》的崇高致敬。这部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的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影响了无数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企业家。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孙子兵法》,作为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研究孙武的军事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5、兵学遗珍,孙膑再现
“兵学遗珍”展厅,则是关于孙膑和他的《孙膑兵法》的专题展示。孙膑,这位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虽然因受过膑刑而名字鲜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却不容小觑。银雀山一号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位被历史遗忘的军事天才,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兵学的博大精深。
汗青墨书,典籍云集“汗青墨书”展厅,展示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中除《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外的其他典籍。这些典籍涵盖了哲学、军事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均为目前所见相关文献最早的版本。它们的发现,为研究先秦和汉初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制胜之道,兵学传承“制胜之道”展厅,则是对中华兵学文化传承脉络的梳理和展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学派兴起,到唐宋之际文人谈兵现象的普遍,再到明清时期儒将统兵的传统,以及晚清时期西方军事思想的引入,中华兵学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6、鉴物知史,文化滋养
“鉴物知史”展厅,强调了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启迪着未来的思考。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更加深入地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7、回望银雀,未来可期
“回望银雀”展厅,则是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自1981年动工兴建以来,博物馆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它不仅为临沂的城市宣传、《孙子兵法》及古代兵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临沂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兵学文化的传承弘扬贡献新的力量。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殿堂,也是一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宝地。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古代兵学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022年11月,中国—东盟首饰艺术展数字展厅正式上线。此次展览以“山水相链”为主题,旨在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交流平台,增进相互友谊,推动互利合作。本次展览构成视觉形态上的对话,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交流,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亚洲文化语境下面向未来的艺术与设计的新格局。
为加快改变消费扶贫形式单一的现状,云南盐津芭蕉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在深度开发困难地区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在芭蕉村建立消费扶贫展厅,通过村民电商直播,积极建立生产商与贫困户的商贸联系,提升贫困户主动“造血”的能力,通过上架低收入农户特产、普通商品交易分红的方式,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做到惠及低收入农户。
2月14日,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劳模工匠风采”为主题的鹿寨县劳模工匠展厅正式开馆。广西柳州鹿寨县劳模工匠展厅建设面积200余平方米,由“方向引领”“躬身表率”“辉煌征程”三个主题篇章和“劳模工匠大讲堂”组成。
校史馆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7月8日,遵义师范学院校史馆开馆,这是该校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昨天从于山风景名胜公园管理处获悉,戚公祠景区修缮基本结束,进入展陈恢复阶段,力争国庆节前完成全部布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今天上午,在杨浦区“人民城市新实践,崇军筑梦续华章”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活动中,以“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为主题的教育展示馆——杨浦崇军展示馆正式开馆。馆内采用老照片、老物件、场景还原等展览形式,全面展现了已连续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杨浦区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的历程和成果,是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退役军人荣誉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馆,开馆后预计将成为杨浦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红”打卡点。
为支持深圳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宣传深圳城市、产业和品牌形象,根据《深圳市商务局市外国内展会重点扶持计划操作规程》,我局制定了支持组团参加市外国内展会的2021年度市外国内展会重点扶持计划,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了解到,根据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博物馆恢复开放指导意见,经上级部门同意,该馆部分展厅恢复对外开放。
2020年10月26日,在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馆举行了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新馆启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