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年兵法的璀璨再现
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那苍翠的西南麓,静默地躺着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雀山汉墓。这不仅是一片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地,更是一处闪耀着中华古代智慧光芒的宝地。1972年4月,随着两座古墓的发掘,一段尘封的历史被缓缓揭开,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兵学研究的漫漫长路。
2、古墓惊现,兵法重现
银雀山汉墓,开凿于坚硬的岩石之上,长方形竖穴,一椁一棺,结构严谨。椁内巧妙设计的隔板,一侧安放棺木,一侧作为边厢,边厢内则藏着随葬的器物。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器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宝藏——竹简。这些竹简上,记载着中国古代四大兵法之一的《孙子兵法》,以及失传了千余年的《孙膑兵法》,还有《六韬》《尉缭子》等先秦古籍,仿佛是一部部穿越时空的宝典,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智谋频出的时代。特别是《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不仅填补了兵学研究的一大空白,更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是否为一人的千古谜团。原来,孙武与孙膑,两位军事家的智慧,分别凝聚在这两部兵书中,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的发现,则是另一大惊喜,作为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它为研究汉初的天文历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基本陈列
便是基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而建立的。它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博物馆以汉墓、竹简、兵法三大主题为核心,精心设计了“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回望银雀”七大展厅,带领观众深入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题雕塑。青铜铸就的浮雕,生动展现了银雀山的形貌与竹简兵书的出土场景,而圆雕则是军事家孙武、孙膑的英姿,他们分立两侧,仿佛正引领着后人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一段段文字诉说着临沂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无疑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它见证了兵家经典的不朽,也彰显了齐鲁兵学的源远流长。
4、雀鸣天下,兵学之光
“雀鸣天下”展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展览,再现了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的震撼场景。4974枚竹简,每一枚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的发现,不仅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突破,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武经冠冕”展厅,则是对《孙子兵法》的崇高致敬。这部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的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影响了无数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企业家。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孙子兵法》,作为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研究孙武的军事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5、兵学遗珍,孙膑再现
“兵学遗珍”展厅,则是关于孙膑和他的《孙膑兵法》的专题展示。孙膑,这位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虽然因受过膑刑而名字鲜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却不容小觑。银雀山一号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位被历史遗忘的军事天才,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兵学的博大精深。
汗青墨书,典籍云集“汗青墨书”展厅,展示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中除《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外的其他典籍。这些典籍涵盖了哲学、军事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均为目前所见相关文献最早的版本。它们的发现,为研究先秦和汉初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制胜之道,兵学传承“制胜之道”展厅,则是对中华兵学文化传承脉络的梳理和展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学派兴起,到唐宋之际文人谈兵现象的普遍,再到明清时期儒将统兵的传统,以及晚清时期西方军事思想的引入,中华兵学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6、鉴物知史,文化滋养
“鉴物知史”展厅,强调了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启迪着未来的思考。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更加深入地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7、回望银雀,未来可期
“回望银雀”展厅,则是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自1981年动工兴建以来,博物馆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它不仅为临沂的城市宣传、《孙子兵法》及古代兵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临沂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兵学文化的传承弘扬贡献新的力量。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殿堂,也是一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宝地。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古代兵学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1月12日,位于郴州市委党校内的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开馆,进一步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从严反腐惩恶、涵养清风正气,深入推进清廉郴州建设。
新民晚报讯(记者 罗水元)上海电力70年发展历程怎么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网上海电力推出了上海电网虚拟展厅,聚焦坚强电网、绿色发展、创新引领,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带您重温上海电网70年发展之路,共同畅想“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未来能源世界。
记者昨天从于山风景名胜公园管理处获悉,戚公祠景区修缮基本结束,进入展陈恢复阶段,力争国庆节前完成全部布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8月9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黄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拟选址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都市阳台片区。
在文化之心中,城市展览馆巍然矗立,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其设计精妙,自然与建筑相得益彰,内部空间既宽敞明亮又富有层次感,犹如一幅穿越时空的精美画卷,诉说着开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憧憬。步入展厅,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城市规划展区所呈现的璀璨成果。城市规划,以其独特魅力,诠释着绿色生态、人文关怀、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
党建展厅是展厅设计中最具有特色的分支之—,在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建廉政展厅作为传播弘扬党的精神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受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推索。6月7日上午10点,马鞍山市党风廉政教育展厅正式建成开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发挥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济南将支持建设13个黄河非遗展馆,着力打造“一展馆一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
玉涵堂即吴一鹏故居,俗称阁老厅,位于阊门外广济路东杨安浜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一鹏(1460-1542),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大学士,出为南京吏部尚书。故居现有房屋可分三路,南向,前临小河(其西段已填塞),东近通关桥,过桥即山塘街。其正路偏东,第一、二进为楼,第四、五进是与两厢连通的走马楼。第三进主厅即"玉涵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六檩14米,扁作梁架,东西两山墙贴砖细墙裙,青石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尚属明代遗构。除主厅外,均为清代建筑。
11月28日上午,烟台市互联网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揭牌。该中心启用后,将为全市互联网企业搭建起功能完备的党群服务平台和业务发展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