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山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傲立于东方。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山东省博物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座占地210亩,主体建筑面积达829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不仅是山东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
山东博物馆主体建筑高达74米,平面呈边长136米的正方体,巍峨壮观。其外部配套工程主要由齐鲁文博中心广场和地下文化休闲街两部分组成。齐鲁文博中心广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巧妙运用轴线布局,将空间按不同功能分割,既满足了集会、娱乐的需求,又兼具休闲的功能。广场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诉说着山东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而广场之下的文化休闲街,则如同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将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这里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及参观者的休闲、游览及消费需求,更让人们在品味美食、享受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山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步入山东博物馆,五层楼的建筑内部分区明确,功能齐全。展陈开放、宣教、藏品、科研、等共同支撑起这座博物馆的运转。
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000米,各类文物4500余件在这里静静诉说着山东的过往。从玉石器到青铜器,从瓷器到书画,20余个门类的文物共同构成了山东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见证了山东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新馆开设的11个展览、共15个展厅,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具特色,满足了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空间需要。而综合服务区则设有交流展览厅、学术报告厅、青少年实践活动厅和文化艺术品展示厅等4个功能厅,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参观体验。
1、海岱日新
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作为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这一展览不仅是山东省公共文化事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物馆领域重要文化工程,更是山东人民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
展览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定位,以“彰显齐鲁文化魅力、展示山东文明发展历程、突出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为展览理念。5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上,2000余件珍贵文物依次呈现,将山东六十余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齐鲁文化史、一百年奋斗史娓娓道来。
从史前时期的简单工具到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从秦汉隋唐的繁华盛世到宋元明清的文化传承,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山东的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展览以时代为纲,将悠久的山东历史逐一铺开,以更加详实的考古资料,更具历史感的展厅设计,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山东大地的沧桑巨变。
在展览手段上,“海岱日新”更是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新技术,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多样化的展览信息传达方式,为不同层次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展览体验。无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的历史场景,还是通过互动屏幕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此外,“海岱日新”在内容上还收录了更多山东史前文明、古代文明相关的社会、经济知识,展示了更多化石、文物、遗址。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山东的历史和文化,更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文化的热爱之情。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承载着山东历史与文化的瑰宝,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山东的魅力。在这里,每一个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个部分都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让我们走进齐鲁大地,共同感受这份来自东方的璀璨与辉煌!史前时期此展区着重凸显山东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核心地位。通过莒县陵阳河墓葬中的随葬品组合,生动展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礼制的初步形成。同时,辅以章丘焦家、滕州岗上大汶口文化墓葬,以及临朐西朱封龙山文化墓葬的棺椁图片,结合龙山文化的牙璋、陶鬶、蛋壳黑陶高柄杯等精美陶礼器,共同辉映出山东史前文明的璀璨光辉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此外,后李文化的陶艺术品,大汶口文化的开颅术、陶牛角号、陶器刻划符号及龙山文化陶文等,均为山东地区文化领先的有力证据。
2、商周时期
本展区聚焦于商人对东方的经营策略、孔子与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的壮丽景观。通过青州苏埠屯商代大墓丰富的随葬品,结合滕州前掌大、济南大辛庄等重要商代遗址的图片,生动再现商人对东方的拓展历程及其文化遗迹。利用场景复原展示齐长城的整体布局与关键关隘,通过盔形器与煮盐灶的复原场景,彰显齐国盐业的繁荣与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场景再现孔子与儒家文化的精髓,以鲁国大玉璧等珍贵文物诠释周礼的庄严。此外,还通过场景展示稷下学宫的文化科技繁荣景象。
3、秦汉隋唐
此展区着重展示山东地区在统一王朝下的重要贡献。通过场景复原秦始皇封禅泰山的盛况,彰显其统一天下的历史壮举,并辅以相关文物加以佐证。展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先秦儒学在汉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历程。利用车马出行仪仗展示汉代山东地区诸侯王的显赫气势,通过场景复原汉代铁器制造的全过程。同时,以墓志与陶俑展现北朝世家大族的生活风貌,以青州佛造像呈现北朝时期山东佛教文化的繁荣。
宋元明清该展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与魂的深厚底蕴;展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文化与陆海丝绸之路交汇点的中外交流盛况;呈现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独特魅力;以及宋代词坛“二安”——李清照与辛弃疾的文学风采。
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此展区以近代中国内陆自主开埠第一城济南为开篇,以百年胶济铁路的演变历程为线索,展现近代山东人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觉醒与崛起。通过“君与恩铭不老松”展示山东早期共产党组织及其革命活动,以“沂蒙精神”彰显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在抗击外侮、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的巨大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5月1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厅,在龙山县茨岩塘镇揭牌。
一个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在城市的楼盘项目建样板房,有两个很大的问题,,项目位置偏,去的人少,有时候会因为项目问题导致样板房时间延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型开发商在城市核心地段租场地,建设城市展厅展示自己的产品。
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运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馆与科大讯飞、阿科瑟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上“智慧场馆”建设的快车道。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此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AI展厅导览和AI文物科研两方面场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方案被确认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个试点应用场景之一。
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基地勤政廉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宣传廉政文化和进行廉政教育中的作用,今年,炎陵县纪委筹资70万余元,启动了炎陵县勤政廉风文化展览厅布展工作,整个布展工作历时半年,于10月正式对外开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发挥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济南将支持建设13个黄河非遗展馆,着力打造“一展馆一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
近几年,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推出,加深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而科普展馆的出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既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又能够较好地影响到科普宣传参与者,而科普场馆是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资源,务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发挥科普场馆在科普宣传中主阵地作用。
9月8日起,中国科技馆主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特效影院及短期展厅全部实现对外开放,科学商店及观众餐厅恢复运营。全面恢复开放后,科技馆将恢复部分展厅表演及现场教育活动。
在中国洛阳,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之中,现代轴线最南端的制高点上,巍然矗立着一座楼阁型建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龙门西山的怀抱中。这就是中国牡丹博物馆,国内首个牡丹专题博物馆,一个集牡丹文化收藏、牡丹产业研究、牡丹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殿堂,一个让牡丹之美跨越时空、璀璨绽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