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平面布局图,怎么画才能更有节奏感呢?做展厅过程中,发现太多人绘制平面布局,一上来就横平竖直地划分空间,对内容解读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布局画的常规。
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展厅参观动线规划要点,帮助大家有效规避布局常见问题,快速掌握规划丰富节奏平面布局的秘诀!
1、避免直通流线
把内容直接放置在布局图上,横平竖直做一些墙体分割,就会形成直通的参观流线,展区与展区之间缺乏节奏变化,这也意味着,观众的参观体验感会减弱很多。
就像下面两个布局,站在通道中一眼就能看到终点,即使是有重要和有趣的内容,也可能因为常规布局,亮点也没有重点展示出来,错过了,匆匆忙忙走过各个展区,最终没有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
2、规避内凹空间 碰到小空间,内凹空间设置过多,很容易让空间变得细琐,参观流线变得迂回,这就无形中拉长了展线,每走一步好像是钻进了胡同。
就拿这个党建展厅来说,原有序厅空间设置过于局促,这样的布局产生很多凹陷空间, 空间越来越小,缺少大场景视野,给人以压抑感。
在提升改造方案中,我们打通了空间隔墙,解放空间重新规划流线,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加舒适畅通。
3、主次流线分明 在平面布局阶段,参观动线引导,就要有主次之分,特别是通道空间,或者两面都有展示墙体,就需要在顺指针参观动线上面设置为主展陈面,逆时针参观面上作为辅展陈面。
展墙上不需要每个面都很满,左右两边墙同时看是很容易疲惫的,特别是狭长的通道,在次要的辅助墙面上,用一段话、一张画,一个展台去填充也可以。
或者在辅助展陈流线上,设置多媒体展项,让观众可以参与互动,提升展览的趣味性,有了对比之后,参观起来也会更有节奏感。
总结:参观流线引导,直接影响到观众在展厅中的参观体验,绘制平面布局避免直通流线规划、划分展区规避内凹空间、参观设置主次流线分明,就能带给参观者节奏丰富的视觉感官与观展体验。
疫情让很多企业开始思考新的营销方式,除了线下展厅外,很多企业也开始开发线上展厅,但是有的企业还未没有线下展厅,就先不考虑线上的问题,毕竟把客户邀请到公司展厅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小公司预算和场地有限,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最大化,利用展厅来邀请客户,进而进一步达成合作,作为专业的展厅设计公司提供以下几个想法
在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廉政教育展厅早已超越传统展示空间的边界,成为文化浸润与精神共鸣的载体。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碰撞,当警示案例与艺术表达交融,一场沉浸式的廉政文化之旅由此开启。这就让我们深入廉政教育展厅的设计巧思,解码其如何以空间为纸、以文化为墨,勾勒出既有历史厚度又具时代温度的廉洁画卷,为廉政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导语:消费扶贫的创新模式将现代生产力注入贫困乡村,更新了落后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关系,实现了帮助农产品流通升级、精准挖掘用户需求、精准配置供应链和匹配供销两端,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举措。
近日,科创驿站-科学岛站科创成果展示大厅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展示了入驻项目、团队的科创成果,同样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环科学岛科创走廊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前景,很多人发出疑问,什么是科创成果展示中心(展厅)?为什么很多科学前沿产业园区会设立科创成果展厅?本文简单了解下: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但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场所,它的展厅设计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什么?,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解释
2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的类别,它既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本文据网上来源整理了,仅供参考: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伦敦于海德公园内举办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为此而搭建的以钢架与玻璃为主的水晶宫也闻名于世,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建筑界的一大创举也是展厅设计迈开的第一步。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以展厅为导向的方式来达到推广产品和文化的目的。 展厅设计越来越受欢迎,优秀的展厅设计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支撑了企业的发展。本文简单了解下,展厅设计中的四种设计特点:
欢迎各位来到这座精心打造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展厅,这里不仅是前沿科技与未来愿景的完美融合之地,更是展厅设计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
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与创新展示的重要载体,其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功能性需求,更肩负着营造沉浸式科学体验的使命。现代科技馆的空间规划应当突破传统展陈模式,通过建筑空间与展示内容的有机融合,构建具有叙事性的科学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