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很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和融资节奏上,展厅被排在“等有空再搞”的待办清单里。
但眼下一个事实越来越清晰:展厅不是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而是链接政策、资本与市场的战略场域。
如果你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或者数字经济这三大方向中有所布局,或许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企业,是否有一个足以承载战略叙事的空间?
1、国家政策释放的新期待:从成果到场景
从“新质生产力”到“以数促实”,再到“链主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图谱”编制,国家政策已经不再只聚焦“生产什么”,而是开始强调“展示什么”“传播什么”。
仔细看最近几年政策文件里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出现了“场景建设”“生态共建”“产业示范”“成果转化展示”等表达。
这不是简单的宣传口径的变化,而是意味着:企业必须以空间为载体,讲出系统性的叙事,才能真正嵌入政策主线,获得发展资源。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办法清晰表达:
我是谁?
在这条赛道里,我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
我的技术与模式如何可以被复制或放大?
那么,即使你握有核心技术,也容易在产业链重组中被忽视。
2、 空间不只是展示,更是表达能力的落点
不是只有技术前沿公司需要展厅。现在,任何希望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的企业,都必须开始思考:我有没有一个空间,能让别人一眼看懂我是谁?
宁德时代在成都打造的“新能源生活广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厅,而是一个贯通B端到C端的表达空间。
它不仅展示了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核心技术,还引入了近50个合作品牌、百余款新能源车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应用生态。
再看西门子在苏州设立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技术展示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是通过空间推动生态协同、场景共建。
这不是实验室,更像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接口节点——投资者、政府、合作伙伴,都能在这里“看懂西门子”。
这些企业早已不把展厅当作静态的陈列室,而是活化品牌、链接资源的基础设施。
3、企业的表达节奏,决定生态连接速度
越来越多B端企业,已经意识到“沉默”是一种战略损耗。他们开始主动建设空间,让人能看见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处于什么位置,想要走向哪里。
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在其智慧能源大厦设有数字化成果展厅,全面呈现了公司在能源互联网、智能调度、电网数字孪生等领域的战略成果。
这个展厅不仅对外展示核心能力,更承载了政府、产业链、海外合作方的接待任务,成为公司表达国家战略定位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展示不是在项目做完之后才开始,而是通过空间让“正在发生的价值”更早地被看见、被理解、被连接。
现在的趋势很明确——谁能尽早把复杂系统讲清楚,谁就能早一步进入政策与生态的“对话圈层”。
4、好展厅,能让价值被看见,也让合作更顺畅
如果你觉得展厅只是“设计高级”“灯光好看”,那说明你还没真正理解它的价值。
展厅最核心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在表达中梳理战略、整合资源、形成共识。
它强迫你去思考:
我真正的优势在哪里?
我的产品、服务、能力能否被客户、合作方、政府准确理解?
我的表达,是碎片化的产品列表,还是一整套系统能力的闭环?
建展厅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为了先把自己看清楚。看清之后,自然能吸引到想要对接你的人。
5、新赛道竞争中:展示能力正在成为基本盘
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这三条国家级主线,正从技术竞争阶段迈入应用场景的落地期。
技术依旧是根本,但能否让外部清楚理解你的方向、能力与价值,正在左右合作关系的打开方式。
展厅不只是加分项,而是企业面向政策、产业与资本的第一接口。
关键不在“要不要做”,而在它是否足以让人看懂你是谁,在做什么,要走向哪里。
6、 展厅不是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它更像是企业走进下一个周期前,必须搭建的第一个接口。
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真正进入政策、产业和资本的对话空间,不仅要有能力做事,更要有能力讲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重要。
产品可以证明你能做什么,但无法自动说明你的位置、价值和未来潜力。
这正是空间存在的意义——用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方式,把企业的战略、能力和愿景展现出来。
被看见,是合作的前提;被理解,才有可能被选择。
深圳信可威20年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优质、优秀、性价比高、价格透明、靠谱、优惠便宜实惠最好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质量保障,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

数字展厅已经成为展示企业实力、文化及产品的重要窗口。一个设计精良的数字展厅,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能深刻传达展示内容,提升品牌形象。但你知道吗?在数字展厅的设计过程中,有些细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会让整个项目功亏一篑。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那些必须引起重视的数字展厅设计细节!

对于曾深陷 “品牌失语” 困境的瑞邦而言,其展厅升级项目给出了更具战略意义的答案 —— 展厅被重新定义为品牌战略沟通的核心载体,是将企业隐形技术实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信任价值的关键场域。这不仅是空间形态的改造,更是以沉浸式体验为媒介,推动瑞邦品牌身份从“设备供应商”向“技术引擎”完成战略性跃升的核心举措。

企业一旦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那些在客户心目中没有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就会被客户选中并淘汰,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就必须进行品牌管理,可以通过展厅向参观者输送品牌信息。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设计出来的展厅,相当于客户对企业的全面检阅,把企业基本信息及未来发展信息展现给客户看,增强客户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对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以“税映初心·家国同行”为主题,融合诏安地域特色与税务精神,打造“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承”的立体化展厅。设计采用“红蓝交织”主色调——红色象征党建引领,蓝色呼应税务专业,结合诏安青梅、海洋等元素,构建兼具庄严感与亲和力的空间叙事。

电力,作为现代文明的 “隐形骨架”,支撑着城市运转与生活便利。电力展厅以 “电的旅程” 为主线,通过实物陈列、数字技术与互动体验,将抽象的电流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 —— 从摩擦起电的科学原理,到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突破;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瞬间,到新能源电站的蓬勃兴起,每个展区都在诉说 “电如何塑造世界” 的宏大叙事。

一个引人入胜的展厅,其内容丰富、空间布局充满记忆点固然重要,但门洞的设计同样不可忽视。尽管它在整个空间中或许只占据着不起眼的体积,但在不同空间转换之际,却扮演着使过渡更加流畅的关键角色。

非遗文化展馆,是将无形的文化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空间的载体。它的设计不止是美学与功能的结合,更需成为非遗传承的 “催化剂”—— 让观众既能触摸历史的温度,又能看见当代的创新。以下从三个核心维度,拆解非遗展馆从理念到落地的设计路径,为你提供可复用的设计逻辑。精选非遗文化展馆设计案例,一同探寻空间设计与非遗传承的完美融合之道,供学习参考。

2025年3月21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正式“出道”,周云杰的“出圈”让海尔站在了大家面前。与打造企业家个人IP一样,企业展厅作为对外展示形象、传递价值的重要媒介,通过直观的视觉表达和沉浸式的体验,将品牌价值与文化内涵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

疫情的到来,让很多科技公司开始思考线上展示的方式,其实在博物馆,历史陈列馆早就开始运用虚拟技术浏览,它让用户足不出户也可以全面了解文物历史、人物历史等,其中党建虚拟展厅的线上展示方式也是其中一种,党建虚拟展厅是利用VR技术特别打造出来的VR党建展厅,不过展示的党建的历史及发展,现在就党建虚拟展厅区别于传统线下党建展厅具有哪些优势简单介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