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上海院建院七十周年,企业展厅暨院史陈列馆的筹备工作开启。回望七十年发展历程,上海院肩负着促进时代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奉献了一批批精致的建筑作品,见证了城市走向现代化,记录了一大批上海院人披荆斩棘、主动求索的奋斗历程。
2025年,上海院企业展厅暨院史陈列馆正式启用。
展厅以“海纳百川”、“守望传承”、“与城共生”、“创见未来”、“砥砺前行”五个篇章通过以点成线、由线到面、由面化境、回归原点的叙事方式将上海院与祖国同命运、与社会同发展、与时代同进步的故事缓缓道来。
展厅的序厅复刻了上海院原办公场所广东路17号(现外滩三号)入口门厅马赛克拼花地坪样式,广东路17号承载了上海院(1957年-1997年)40年的历程,也是我们对上海院场所精神的致敬。
广东路17号入口门厅马赛克拼花地坪。
1、海纳百川
用设计传递城市精神
从上海起步,发展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上海院用自己的发展,传递着“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开明睿智、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创作了令人赞叹的建筑作品,凭借精妙绝伦的设计赋予城市丰富的维度,生动地勾勒出充满希望的未来想象,为城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守望传承
守正创新的精神代代传承
上海院原办公楼广东路17号大楼(6楼办公室工作场景)
从民用院到上海院:1957年,上海院迁入外滩黄浦江边的广东路17号。在这里,岁月仿佛被定格,光影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画卷。木质工作台上,陈旧却精致的制图工具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泛黄的图集堆叠一旁,如同历史的沉淀。阳光洒落在古朴的橱柜上,门楣上的雕花在光影中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似乎看到当年的设计师们在这里专注创作的模样,感受那份对建筑的执着与热爱。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几代上海院人全力以赴,为社会奉献了万余栋高质量优秀设计,一项项精品工程,树立起“上海设计”的丰碑。前辈们倡导的设计理念,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精神代代相传,是上海院宝贵的财富。
描摹渐变,微缩万象:建筑犹如城市的舞台,是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的集中呈现,见证着人类文明前行的轨迹。为满足人民的需求,上海院凭借匠心,打造出众多卓越之作。出色的建筑作品承载着先进创作理念和技术,引领时代潮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上下求索,砥砺奋进:从老院长陈植、汪定曾,近代中国建筑行业的开创者;到魏敦山、邢同和、唐玉恩、李亚明等院士大师,耕耘数十载,为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非凡贡献;到刘恩芳、陈国亮、贾水钟首届上海大师,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构筑高水平人才优势;历届党政主要负责人、技术主要负责人以及他们引领下的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是上海院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强大力量所在。
技术引领,行业领先:上海院累计获得奖项超千项,层次之高、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前列。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上海院人的努力与成绩、收获与荣光。
3、与城共生
伴随城市发展而共成长
高品质城市卓越共创者:上海院1953年建院,发展至今70余年。1993年正式从“民用院”更名为“上海院”。近年来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秉承“高品质城市卓越共创者”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立足上海,布局全国,探索海外市场:上海院不仅深耕本土,更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属地化发展,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设计公司之一。同时,上海院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在全球30余个国家及地区累计完成六十余个海外项目,不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次重要输出。
4、创见未来
低碳数智可持续化发展
核心引领,聚焦服务:以低碳与数字化为技术底色,以系统最优为价值追求,以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为载体,打造设计咨询全过程服务与低碳数智新兴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
设计研发,共融共生:作为建筑工程设计领域重要技术单位之一,上海院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实践成果,主编、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重要标准规范,被评为建筑设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低碳数智,科技先行:低碳、数智业务是上海院立足中长期进行重点培育孵化的新兴业务,是抢占新赛道、打造新增长动能、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5、砥砺前行
体现国企责任和担当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金杯公司”“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一项项荣誉,记录着历史,引领我们携手远望。
我们坚信:未来建筑设计创作在唤醒国家与城市记忆的同时,更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演绎国家和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宏伟历程。
党建引领,一体三维六面:公司党委在市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纳入公司章程,通过深化党对企业的领导,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结合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公司党委探索构建党建工作“一体三维六面”,构筑“in空间”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促企业发展。即“一体”:党建和企业中心工作融为一体;通过“三维”:创新、融合 、激励;围绕“六面”:组织、学习、联建、成长、文化、公益,开展“六个心”(核心、初心、交心、匠心、聚心、爱心)建设。创新党建工思路,融合中心工作,激励全院员工,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终点燃起新火,尾声唤醒序章
展厅动线巧妙地设计成了一个循环,终点与起点悄然重合,回归原点。寓意着上海院的故事将会续写,奔涌向前。我们珍视并保留了广东路17号那一段段珍贵的岁月印迹,更在新时代的篇章中,让这份精神与记忆在上海设计大厦得以延续。
5月1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厅,在龙山县茨岩塘镇揭牌。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云和中学校史馆",整个展览空间设计了清晰的双向“回字形”流线,兼具灵活性和连贯性,让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路线,体验在不同的展区之间紧凑的衔接过渡。
沉浸式展厅,用沉浸式科技对企业进行展示的方式方法及策展思路方案,线上线下整合传播的一种新型企业展馆形式,更大的达到提高公司整体知名度的效果。5月11日上午,地处佛山季华路CBD中心的凤铝大厦正式启用。铝型材行业首个沉浸式展厅落户佛山,为凤铝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新展望。
根据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天津博物馆在充分做好本馆防疫工作的前提下,6月3日起恢复五楼展厅开放。
9月28日,株洲博物馆、株洲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株洲博物馆、美术馆新馆位于天元区神农湖畔,总建筑面积20516平方米,包括自然地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美术精品四大主题陈列展厅。新馆展陈以文物藏品为核心,结合情景复原再造模式,辅以现代声光电效果,系统呈现了株洲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和艺术精品。
仰韶文化博物馆展陈大纲以“仰韶 和她的时代”为主题,主要展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基本 陈列分为五部分:“考古圣地:国史重建与发现仰韶”“文化坐标:仰韶文化的发展历 程”“黄河儿女:仰韶时代的文明叙事”“最 早中国:多元走向一体的仰韶文化”“世界的仰韶:彩陶之路”
自2016年9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中华慈善博物馆一直以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为使命,为打造成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经过150天的改造升级,中华慈善博物馆总面积700平方米的两个临时展厅基础装修工程昨天竣工。
12月3日,记者从济南市博物馆了解到,因展厅内部休整,济南市博物馆将于12月10日(周二)至12月16日(周一)闭馆,12月17日(周二)恢复正常开放,前来观展的市民游客可避开此段时间。
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切实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依托区环境教育基地——徐汇区环境监测站——打造的生态环保教育数字化阵地“徐汇生态云展厅”近日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