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博物馆坐落于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博物馆,填补了国家空白。中国教师博物馆以“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为办馆定位,以“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为办馆目标,系教育部在山东设立的唯一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
壹筑牢教育根基,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作为聚焦“教师”与“教育”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泛文化”“泛历史”的叙事局限,首次将“教师”这一核心群体作为主线,系统梳理教师职业的发展脉络。它不仅是教育文物的“收藏容器”,更是教师精神的“传承载体”—— 通过呈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历代名师的执教故事,让教师群体在其中找到职业认同与精神共鸣,也让社会大众理解“师者” 背后的文化重量。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与“人民教育家”于漪共同担任荣誉馆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负责建筑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则负责展陈设计。
贰展厅布局
三大常设展厅
《教师的历史》展厅,以“溯源问道”为主题,深入探寻师道的起源,帮助参观者深刻体悟身为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教师的摇篮》展览,以“明德修身”为核心理念,全面展现师道的深厚传承,旨在激发参观者对教师职业的敬重与热爱。
《教师的典范》展览,以“见贤思齐”为核心理念,意在引领人们景仰师道的楷模,从而不断升华从教的境界。
四大主题分馆
教育家讲习馆:聚焦于教育学术交流,举办诸如“杏坛会讲”与“杏坛公开课”等特色活动。
教育家藏书馆:致力于收集和陈列历代教育名家的经典著作与手稿,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
教育家影像馆:致力于搜集与展现关于教师主题的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为教育领域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影像资料。
田家炳风范馆:以影像为载体,深刻展现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献身家国的光辉事迹。
叁功能区域
风范馆功能区
风范馆内设有展览区、教育区、文创区、文管区和保障区五大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全面展现田家炳先生的风采。
展览区与教育区
展览区是风范馆的核心区域之一,它专注于教师文化主题的陈列展览,涵盖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等多种形式,旨在深入展现田家炳先生的卓越风范。而教育区则致力于为教师研修和学生研学提供实践体验,区内设有教育家讲习馆、教育家藏书馆、教育家影像馆以及田家炳风范馆等设施,为访客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教育环境。
文创区与文管区
文创区也是一大亮点,它围绕尊师重教主题,提供文化创意产品、休闲阅读以及冷餐服务,让游客在感受田家炳精神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文管区负责藏品的保管、出入库管理、信息采集以及整理修复等工作,确保珍贵藏品得到妥善保护。
保障区
保障区为整个风范馆的运行提供服务保障,包括行政办公、值班接待等各项功能,确保游客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参观学习。

展标墙以江南建筑的屋檐屋脊为设计灵感,提炼后作为标志性的亮点。一侧设置为LED大屏,平时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进行非遗查询,需要互动讲解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选取地图上的不同区域将遂昌非遗进行演示,让序厅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主题。

近日,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举行城市展厅揭牌仪式。白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统筹指导和大力支持罗冲围片区改造各项工作,要求区政府各相关单位协同联动,加强对罗冲围片区改造工作的业务协调,推进改造进程,打造白云样板。

随着温州市疫情的逐步稳定,温州道德馆将于3月2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接受个人参观,届时,市民可有序入馆。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计划在26日动工,项目建成后,比“老馆”的展厅面积扩大了近4倍,展示主题更加丰富,在“老馆”前“排长队”的现状也将成为历史。

5G的到来会形成真正的海量数据,万物互联。在这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目前上海北外滩虹口区力争今年底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鉴于目前5G还在探索期,4G网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在不断完善4G基础设施建设,将弱覆盖地区信号进一步增强。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技馆新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占地12.8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不仅是全球首座以数字文明为核心定位的科技馆,更以突破性的建筑设计、沉浸式互动体验和前沿科技展示,凭借24个主题展区、950项互动展项及六大特效影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地标。

你是否曾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筛选和利用知识?你是否也好奇,科学家是如何将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落实为观察、提问、探索和验证?如今,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远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基本展览的有效补充,原创性临时展览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一直是文博学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以旅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为策展案例,从展览前期筹备、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等四个角度,剖析策展方式对观众吸引力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为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6日,记者从遵义市博物馆获悉,该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播,推出《播州杨氏土司考古成果展》《千年土司的相遇与对话——中国土司遗址历史文化展》两个VR展厅,让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了解土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