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文旅新时尚。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宫、国博等“国家馆”和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人气火爆,不少县级博物馆也开始人头攒动、一票难求。
在历史展览中构建叙事,既需要在史料基础上组织线性结构,串联符合史实的因果关系链,又需要结合空间关系,通过起伏节奏牵动观众情绪,引发思考和共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最西端,这块被周秦文化浸润的土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如今,这些历史遗产在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上演着生命的律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基本展览的有效补充,原创性临时展览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一直是文博学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以旅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为策展案例,从展览前期筹备、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等四个角度,剖析策展方式对观众吸引力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为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仰韶文化博物馆展陈大纲以“仰韶 和她的时代”为主题,主要展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基本 陈列分为五部分:“考古圣地:国史重建与发现仰韶”“文化坐标:仰韶文化的发展历 程”“黄河儿女:仰韶时代的文明叙事”“最 早中国:多元走向一体的仰韶文化”“世界的仰韶:彩陶之路”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以自助探索方式发现与体验相对冷门的文化点位,为中小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潜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