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类科普展厅的意义在于向公众普及长江鱼类的知识,提高人们对长江鱼类的保护意识。在5月22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三峡坝区建设的长江鱼类科普展厅于近日投入使用。展厅将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中小学生开放,以支持科研交流合作及研学教育工作开展,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宣传将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长江鱼类科普展厅
展厅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设计有序厅、长江厅、鱼类厅、中华鲟厅、尾厅等五个区域,详细介绍了长江起源、长江珍稀鱼类生长繁殖及分布情况、中华鲟洄游特性,以及三峡集团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等内容。
作为纪念性建筑场馆,革命类纪念馆主要目的是近现代革命史教育、宣传爱国主义和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由于此类题材严肃,教育性偏重,以大量图文为主,相对比较单调,使得革命类的纪念馆也是最难设计的。照片、文字、纸质文件和少量的历史文物是纪念馆的要素,但往往很难支撑展馆的空间架构,照片加文字的展陈形式更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纪念馆的统一模式。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以“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的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本周开始进行。区教委、科委、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局、妇联共同组织,在我区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通过开放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等相关科普展厅,供社会组织、学校团体学习参观。
东莞市石碣镇着力打造我市首个反邪教警示教育VR展厅,广大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即可参观教育基地,接受反邪教警示教育,认清邪教的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提高了反邪教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抵制邪教的信心和决心。
虚拟展厅是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建模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图片展示与一般的视频浏览,带给观看者的是一个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环境,一种足不出户便如同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前与全国十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动,推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专题展览——“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此次展览採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了线上虚拟展厅,让身处各地的观众在“云端”即可观展。
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可以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首个扬子鳄宣教馆近日向公众开放。该馆位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渡片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为主题,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于一体。
大学博物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中枢,既是学术传统的物质载体,更是大学精神的可视化表达。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显示,全球87%的顶尖大学均设有特色博物馆,其建设水平与大学文化软实力呈显著正相关。中山大学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历经百年积淀形成的博物馆体系,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更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育人平台。
5G的出现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现代是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方式了,更多高科技、高智能的沟通方式,近日,海南未来为推动5G建设发展,省人大代表张涛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5G商业化应用的建议》。为推动5G建设发展,提出六点建议。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20多家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机制,该馆的社教人员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开展瓷文化系列课堂,系统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动手体验,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力量,为学生们开设“思政课”;在四川,成都博物馆创新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同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展厅改造升级是为了更好地参观体验,在现有的展厅基础上进行装修设计,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展厅,经过改造提升,6月17日对外恢复开放,在提升改造后,展厅重新整合展品,体现了文物信息的系统性,传递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意图,突出展示重点文物,给予独立的空间,充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