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标题:西安建成西北首家“劳模精神展示馆” 弘扬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劳模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7月23日,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揭牌,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
据介绍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是西北地区首座劳模精神展示馆,是西安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地,是广大职工群众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是西安红色文化和文明创建的新坐标。
展厅分为序厅、正厅及尾厅三大板块,正厅是展示馆核心板块,按照时间轴和劳模精神发展历程,区分群星耀九州、回首来时路、走进新时代3个展示单元,分别展示建国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陕西西安地区劳模风采和劳动精神的丰硕成果。
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
展馆面积为1395平方米,重点展示各个历史时期104名劳模、15家先进集体的事迹和影像资料,涵盖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艺术家等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整个展馆采用传统图文、现代声光电、视频教育等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了一个具有西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工思想教育阵地,全面诠释了劳模精神。
西安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西安市总工会将以劳模精神展示馆为依托,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国歌展示馆是全国首家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于今年3月起进行改扩建,展厅面积现有2000平方米,较十年之前新增加600平方米。今年也是国歌展示馆开馆10周年,十年来场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成为“讲述国歌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阵地
昨天上午,位于嘉善路259号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展示厅正式揭幕并对外开放。
为何只有人类发展出了如此高的智能?我们离掌握人脑的工作原理还有多远?我们如何逼近人类大脑与人工智能的极限?....近日,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公园边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竣工开放,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联合上图东馆共同打造的主题科普展厅“追问大脑”也同时开幕,俨然已经成为上海新的网红打卡地。
党建线上云展厅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5G技术,成为宣传党建新成果和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的新平台,同样也是展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窗口、教育党员干部的新平台、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7月15日,“七彩罗源·智慧党建云展厅”正式上线,该展厅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现了“红色罗川”的深厚底蕴和“七彩罗源”的建设成效,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罗源县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
5月11日,位于中国能建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金乡智慧服务区的中国能建交能融合展厅”,正式开放。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中庸的开篇,也是致中和的文化源起,更是整个展厅的核心表达。
近日疫情在国内初步得到了控制,各省市也下发了针对聚集性活动的指导文件,指导意见中“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所以各大博物馆也开始了线上+线下展厅相结合的方式开放给游客们,疫情的出现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成,尤其那些还没数字化的博物馆等展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未来肯定是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游客不同体验,目前,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博物馆及展览馆等诸多场所实现,而且效果很好,对于线上这种方式,来看看最近实施比较好的博物馆,近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滨海新区博物馆顺利完成数字化,虚拟展厅近日正式上线。体验者用手机即可访问滨海新区博物馆的虚拟展厅进行参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日,“中国梦·同舟行”上海统一战线历史图片实物展厅在经历全面提升改造后,昨天重新开馆,将接受各社会团体预约参观。
2020年为防控疫情,各地公共文化场馆陆续停止开放,在国家相关文化部门的倡议下,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因地制宜,运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展览呈现在云端,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