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为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面向广大市民,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世界地球日当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青岛城市展览馆举办青岛自然资源科普展厅暨地质长廊科普展开展仪式。
青岛自然资源科普展厅位于城市展览馆一层,面积约1300平方米。展厅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只此山海见”为主题,分为“初识的我们”“共生的自然”“交融的城市”三大板块,从“山、林、土、水、湿地、海洋”六个方面全面展示青岛的自然资源,同时将视角延伸到规划、建筑、艺术、生活等多个领域,综合性、特色化、互动式、沉浸式展示青岛自然资源禀赋和城市人文特色。未来,展厅将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搭建市民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平台。
青岛地质长廊科普展是为迎接世界地球日,方便市民从地质角度了解青岛、认识青岛而推出的临时展览,系统展出青岛市沿海一线地质长廊、青岛胶州湾地质三维模型及青岛地质演化、地质风貌及地质遗迹、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让市民看见不一样的青岛。
当天,地质科普展还走进了青岛银海学校。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等近百种岩石、矿物、土壤标本,让同学们认识了青岛的岩土家族,地质科技工作者现场演示的智能微动、地质雷达、孔内摄像等近十种探测装备,让同学们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大开眼界。地质科技工作者还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开展生动的科普讲座,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地球、保护地球的热情。
此外,为迎接世界地球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开展了“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4世界地球日•地球卫士CityWalk挑战赛、“大地光影 醉美自然”世界地球日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热情参与,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馆,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科普馆都是展示科普知识、现象和原理,然后通过图文讲解板向观众传达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种静态、单一的展示模式缺乏情调和可操作性。观众看着整个展厅,还是觉得灾难离自己很远,没有形成防震减灾的意识。设计防震减灾科普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空间布局等。

7月14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序恢复开放。

文化展厅有助于宣传展示,展厅起到宣传展示的功能,尤其是市文化展厅对于青少年宣传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昨日,为响应全国科技周活动,充分展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成就,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8月23日-29日,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将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

地质博物馆是指以地球发展、地貌演化、岩石矿物等为主题的博物馆,8月14日上午,历经10年建设,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近日疫情在国内初步得到了控制,各省市也下发了针对聚集性活动的指导文件,指导意见中“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所以各大博物馆也开始了线上+线下展厅相结合的方式开放给游客们,疫情的出现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成,尤其那些还没数字化的博物馆等展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未来肯定是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游客不同体验,目前,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博物馆及展览馆等诸多场所实现,而且效果很好,对于线上这种方式,来看看最近实施比较好的博物馆,近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滨海新区博物馆顺利完成数字化,虚拟展厅近日正式上线。体验者用手机即可访问滨海新区博物馆的虚拟展厅进行参观。

税史文化展厅通过实物照片展厅陈列、电子文件网络展示、文字解说图册汇编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受众,全面展示税务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近日,长春市税史文化展厅开展,62块展板、157幅图片,3万余文字,4.8万字的解说大纲、30件税史文物,反映了我市税收百年发展曲折而辉煌的历程,记载了我市税费服务升级和税收法治建设的成就。据记者了解,自2014年起,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挖掘、整理了长春税收百年发展历史资料。

1月22日,世界硒都三张名片微展厅全国百馆启动仪式在恩施市龙凤镇举行。

马鞍山市文化馆VR智慧党建展示厅于6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VR智慧党建展示厅位于马鞍山市文化馆二楼,市民可以在现场体验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普通市民可自行前往参观,单位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也可提前预约。

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