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为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面向广大市民,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世界地球日当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青岛城市展览馆举办青岛自然资源科普展厅暨地质长廊科普展开展仪式。
青岛自然资源科普展厅位于城市展览馆一层,面积约1300平方米。展厅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只此山海见”为主题,分为“初识的我们”“共生的自然”“交融的城市”三大板块,从“山、林、土、水、湿地、海洋”六个方面全面展示青岛的自然资源,同时将视角延伸到规划、建筑、艺术、生活等多个领域,综合性、特色化、互动式、沉浸式展示青岛自然资源禀赋和城市人文特色。未来,展厅将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搭建市民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平台。
青岛地质长廊科普展是为迎接世界地球日,方便市民从地质角度了解青岛、认识青岛而推出的临时展览,系统展出青岛市沿海一线地质长廊、青岛胶州湾地质三维模型及青岛地质演化、地质风貌及地质遗迹、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让市民看见不一样的青岛。
当天,地质科普展还走进了青岛银海学校。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等近百种岩石、矿物、土壤标本,让同学们认识了青岛的岩土家族,地质科技工作者现场演示的智能微动、地质雷达、孔内摄像等近十种探测装备,让同学们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大开眼界。地质科技工作者还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开展生动的科普讲座,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地球、保护地球的热情。
此外,为迎接世界地球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开展了“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4世界地球日•地球卫士CityWalk挑战赛、“大地光影 醉美自然”世界地球日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热情参与,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设计概况:城都城市规划馆位于成都高新区锦晖西一街88号。其建筑面积为16980平方米。主楼高 24 层,裙楼为规划展览馆和城建档案馆,规划馆设有四层展厅,后更新为叁层,布展面积约6800平方米。
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最西端,这块被周秦文化浸润的土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如今,这些历史遗产在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上演着生命的律动。
近日,中共潍坊市委依法治市办、潍坊市司法局正式上线全省首个民法典宣传云展馆。这是潍坊市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重点打造的“一站式”民法典学习宣传线上平台,进一步营造了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13日,重庆邮电大学校史展览馆升级改造后重新开馆。校党委书记李林、校长高新波以及学校的老领导、离退休代表、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校史展览馆开馆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场景再现等方式向参观者介绍中国非遗文化。工匠技艺的传承、百年老味道的美食、难舍的古筝曲和评剧……在长春市南关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琳琅满目的藏品诉说着老长春文化传承延续的脉络。
今天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构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矗立的一座巍峨的思想道德丰碑,长期以来滋养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造一个集教育、展示、互动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展厅,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有着重大价值,不仅能借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激发广大参观者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的热情,让更多人积极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活动中,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芒。
上海通志馆是全国最早的方志馆之一,成立于1996年,是隶属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包括地情资料收藏、地情成果展示、地情理论研究、地情普及交流、编辑出版《上海滩》杂志等。
全景VR健康科普云展厅,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通过360度全景沉浸式体验方式,向公众展示无偿献血知识、血液安全与临床用血知识。4月18日上午,中国输血协会全国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授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心血站隆重举行。青岛市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依托青岛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平台,建设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全景VR,实现科普基地暨主题公园全景空间全方位参观游览及互动,多措并举向市民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城市精神文明新风,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云展厅是依托成熟、先进的vr虚拟现实技术,将新一代的数字展示与交互技术融入展厅平台,提升观赏的体验感和代入感的同时,也将展示艺术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云展厅”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云展厅”是在福建银保监局指导下创新设立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知识教育在线宣传的数字化平台,由福建省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承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