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师博物馆坐落于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博物馆,填补了国家空白。中国教师博物馆以“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为办馆定位,以“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为办馆目标,系教育部在山东设立的唯一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

作为展厅设计师,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地质展馆的知识灌输模式,打造“沉浸式地球探索场”。以 “地质环境” 为核心线索,串联宇宙起源、矿物宝石、生命演化、地质运动四大板块,让观众化身 “地球解码者”,在视觉、触觉、互动体验中,感知 46 亿年地球故事,理解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的深层联结。

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发掘而得名。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不少千古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而又激荡起“新声曲度”,讲述的是今天的中国故事。或庄严,或豪迈,或深沉,或空灵,品读这些句子,人们品味的是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和平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这条以中国丝绸为标志性商品、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道,并非一条单一的线性道路,而是一个由陆、海、空(古代以骆驼、船舶为主要载体,当代延伸至航空与数字通道)构成的庞大交通网络。它不仅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纽带,深刻塑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格局。从汉代张骞 “凿空” 西域,到唐代的 “万国通商”,再到当代 “一带一路” 倡议的传承与创新,丝绸之路始终承载着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永恒符号。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